蜀汉灭亡时军队是什么样的 朝廷是怎么部署军队的

还不了解:蜀汉大军部署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蜀汉灭亡时,姜维所部和其他蜀军,到底是如何部署的。

在魏蜀吴三国中,因为蜀汉控制的地盘最小,人口最少,所以其大军的人数也是三国中最少的一个。

根据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引用王隐的《蜀记》中的记述,刘禅向邓艾投降,命尚书郎李虎送上的士民簿中记载蜀汉共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相比之下,东吴后期有兵二十三万,是蜀汉的两倍多。至于曹魏更为强大,灭蜀之战就出动了十六万大军,超过了蜀汉举国兵力的总和。而诸葛诞作乱时,司马昭出动了近五十万大军,可见双方实力差距之大。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三国时期并没有什么互联网,各地驻军人数变动很难及时统计。所以《蜀记》提到的士民簿上这个蜀军人数,应该是按照某个时期各地上报结果,统计而出蜀军共有多少士兵而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在册数字。

魏国向蜀汉发起进攻时,按照当时的通信条件,成都未必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大军人数变化,所以实际刘禅投降时,扣除在战斗中的伤亡以后,蜀军实际应该没有十万两千人了。

而这十万二千蜀军,可以分为机动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两部分。

蜀军的机动部队由大将军姜维直接统帅,本来为了方便北伐,长期驻扎汉中。不过在灭蜀之战前,宦官黄皓弄权,想除掉姜维,转而让依附于己的右将军阎宇掌管兵权。姜维为了避祸,自己率部分蜀军去沓中屯田,其他部队则由右车骑廖化、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人掌管,驻守益州各地,准备应变。

灭蜀之战爆发以后,姜维在沓中和邓艾打了一仗以后,就率军退守剑阁,廖化等人也奉命带着兵马前来增援。按照《三国志·钟会传》记载,到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姜维放弃剑阁回援成都时,手下大概还有四五万人。

这四五万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就是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统帅的机动部队,另外可能有少量汉中退下来的守备部队。这个数字和司马昭估计蜀军机动部队大约有五万之众相符,也和吴国大臣张俨的《默记》中提到诸葛亮北伐时,蜀军大约五万不到一点吻合。

所以蜀军的机动部队总数,大约在五万左右。

而蜀军的守备部队平时主要部署在成都和汉中、永安、南中三个边疆地区,其他则是各地州的州郡兵。而在魏军攻占汉中以后,为了防止魏军走走米仓道经巴西迂回攻击成都,在巴西也要部署相当数量的大军。

汉中因为临近魏国,大军最为众多。《三国志》和其他史书虽然没有提及灭蜀之战时,汉中到底有多少蜀军。但是考虑到王平镇守汉中时,共有三万大军。而《三国志·钟会传》提到钟会攻克阳平关、南郑以后,汉城、乐城还各有五千蜀军据守不肯投降。阳平关、南郑都是汉中要地,守军应该不会比汉城、乐城更少。这样算起来,汉中至少也有两万多人。

驻守永安的蜀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刘备刚死不久。当时蜀吴之间关系刚刚缓和,还互相有一定戒心,所以李严统帅大军驻守永安,监视东吴。不过随着曹魏实力日益强大,蜀吴之间迫于压力关系日益密切,在曹真伐蜀时,诸葛亮就让李严带着两万人到汉中加强防御,此后永安的守备力量就应该不多了。

公元257年,东吴骠骑将军施绩因为国内孙綝专权,导致局势不稳,担心曹魏乘虚而入,秘密联络蜀汉时,刘禅派出阎宇率领五千军力增强永安的守御。此后阎宇就带着部队一直留在永安,直到灭蜀之战爆发,他留下罗宪和两千人马留守永安,自己带兵赶回去救援。

所以在灭蜀之战前,永安的蜀军是阎宇的五千人加上原有驻军,应该在一万不到的样子。魏军夺取汉中时,永安则只有两千人了。

成都和南中、巴西的蜀军到底有多少,史料上很少提及。但是南中和巴西起码应该各有几千人。这样十万二千蜀军扣除姜维的四五万人、汉中的两万多人、永安的一万左右和南中、巴西的守军,那么就剩下一两万人。即使加上阎宇带回的人马,再扣除各地维持治安必须的兵力,蜀军留在成都的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两万左右。

也难怪邓艾带着两万大军偷渡阴平以后,诸葛瞻打不过他了,兵力就不如对方啊。加上邓艾和魏军久经战阵,诸葛瞻和成都蜀军则第一次上战场,他能击退魏军第一次攻击,已经算非常有天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