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是怎么去世的?他为什么那么年轻就去世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知秀网小编来说说朱瞻基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相信看过《大明风华》的人,一定是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了,虽然说电视剧的形象和历史上的形象并不是完全一致,但其实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历史上的朱瞻基也是早逝,在38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年纪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算是非常年轻的了,为什么朱瞻基会这么早就死了呢?朱瞻基的死因是什么,在历史上这件事情会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呢?
1.朱瞻基是什么病
明宣宗朱瞻基和明英宗朱祁镇都是三十八岁的时候去世的,不光是他们,明朝很多的皇帝好像都不长寿,三十来岁,甚至是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的皇帝比比皆是。细数明朝的几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活到了古稀之年,永乐大帝跟嘉靖皇帝活到了六十岁之外,大明的其他的皇帝,就再也没有比他们更长寿的了。
自朱元璋之后,明朝皇帝都死的早,应该也跟家族遗传有关。当然了,身体不好,只是造成早逝短命的原因之一,明朝的每个皇帝,也都有各自活不长的原因。
像是三十七岁就去世的朱瞻基,史料记载他是因病离世的,至于得的是什么病并没有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实行仁政,励精图治,多有建树,大明也在他的统治之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朱瞻基短命,应该也跟他当皇帝的时候过度操劳有关。
古代的皇帝虽然看上去都是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但是,“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大家应该也懂。在古代,像明宣宗这种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他们每天都宵衣旰食,起早贪黑的工作。当皇帝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容易,即便不战死沙场,居庙堂之高的他们,身体也会在日复一日繁重的政务之中,而逐渐被消耗,最终支撑不住倒下。
2.朱瞻基怎么死的
由于明朝没有风骨文人们的不断抹黑,似乎宣宗皇帝成为无道昏君,他们不仅在皇帝的爱好上来抹黑,甚至还要杜撰皇帝的私生活,于是各种“桃色新闻”、“服食丹药”之说便应运而生,可见明朝的史书对他多不友好,所以他英年早逝自然也就被归入这些荒唐的原因了。
关于宣宗之死,服食丹药与纵欲过度是最没可能的。
《明实录》记载,朱瞻基同志的后宫嫔妃不过十四人而已,而且中间还有类似于皇后胡善祥一样后期不会临幸的女人,所以说纵欲过度实在是瞎说杜撰。而明朝服食丹药的皇帝中,只有世宗皇帝实打实的常年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
朱元璋与朱棣晚年也曾服用,但皆是治病而已,宣宗皇帝也曾服用同样也是为了治病,更何况,年纪轻轻的朱瞻基会服用丹药求长生不老吗?清朝文人们笔下的神棍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两种原因是最先能排除的。
劳累过度引发急病而死。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处理政务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了皇帝身上,到了朱瞻基即位后,虽然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但最后的负担还是在他身上,再加上老朱家的遗传基因有可能有些缺陷,十年下来,因劳生疾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毒而亡。这个中毒并非是人为下毒,有三种可能中毒。
第一、所谓中丹毒。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历史记载中,宣宗皇帝父亲曾服用丹药,而他自己很少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即便有所服用,剂量甚少,形不成毒死人的丹毒,所以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可能的。
第二、装修材料中毒。从乾清宫的陈设来看,所有染色材料都有汞、朱砂等有毒物质,长时间伴随着这些有毒物质下来,会产生慢性的汞中毒,这个非常有可能的。有可能大家会问,清朝皇帝也在皇宫,为何没有中毒?清朝自康熙起,乾清宫只有重大典礼才用,再说清朝的时候制漆工艺明显已经进步了许多,北方有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古法制漆的手艺,所以说清朝皇帝基本没什么事,跟技术进步大有关系。
第三、把玩器中毒。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著名的宣德炉就是宣宗皇帝命人制造的,在造成之后爱不释手,就连出门也带着。而且他也非常爱“斗蛐蛐”,好些罐子也是这种材质打造而成。而宣德炉的打造,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倭源白水铅”,长时间的接触下来,铅中毒是非常有可能的。
综合以上说法,宣宗皇帝之死,应该是常年与毒物接触,早已慢性中毒,再加上老朱家基因不好,有遗传病,在长期的工作劳累之下,一旦发病,将无药可救,这恐怕才是宣宗皇帝死亡的真相吧!皇帝由病而亡,往往会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而由中毒而亡,史书往往会一笔带过,这也是我们在史书中看到史书为何没有写宣宗因何死亡的原因。
3.如何评价朱瞻基
朱瞻基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明代,朱瞻基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因为他为大明朝贡献了一个“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位善于纳谏的皇帝,在军国大事上,能听取臣下的意见,比如在即位之初,他听从阁臣、大学士杨荣的建议,率兵亲征,平定了怀有不臣之心的皇叔高煦的叛乱,维护了皇室内部的稳定;交阯(即安南,今越南北部,明初设有交阯布政使司)叛乱,朝廷数派大军征剿,均吃败仗,朱瞻基听从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这个未必是好事,停止用兵,军费虽然节约了不少,但交阯却再次独立了)等等。应该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基于此,所以史家把这段时期称为“仁宣之治”。
在施政时,朱瞻基既懂得怎样授权,也知道如何行使领导权。他在作出一项决定前常常采纳三杨的意见,而且倾向于接受或支持大学士和大臣们的建议。可是,他在强化行政制度和皇帝权威方面,表现了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当出现危机时,朱瞻基的行动是果断和负责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从安南撤军的最后决定时就是如此。此外,他深切地关心公正的施政。虽然他在对待失职的官员时是严厉的,但除了惩罚宦官外,他很少判处死刑。他常常主持重要的审判。他一贯命令复审严重的刑事案件,而这样的再审理在他统治时期使数千名无辜者获释。
总之,朱瞻基的统治是明史中一个了不起的时期,那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来的或内部的危机,没有党派之争,也没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大争论。政府有效地进行工作,尽管宦官日益参与了决策过程。及时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国家行使职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两者是贤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后世把宣德之治作为明代的黄金时代来怀念,这是不足为奇的。
朱瞻基的废后风波也是他的一个污点,总之,瑕不掩玉,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这些称号对于宣宗来讲都并不夸张。但是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