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历史上的杨广到底是什么样的 隋炀帝杨广为何是命中注定的暴君

对隋炀帝杨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凭啥说隋炀帝杨广命中注定是暴君?

为什么隋炀帝杨广是命中注定的暴君?史书只说他罪在当代,功在千秋。面对波谲云诡的时局、天下万民的期望,谁又能做得更好。

公元604年七月,开皇盛世的光辉不再普照大地,隋朝二代皇帝杨广粉墨登场,次年取《易经》:“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改元“大业”,这个命运般的年号预示了这位千古一帝求新求变,创立万世基业的野心和这个空前强大的东方帝国将迎来长达数年之久的变革与动乱。

既然都说杨广是暴君,那他接手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隋朝?

杨广登基之前其父隋文帝杨坚逐步一统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开皇之治”。这么一手好牌谁拿到手都得乐开花,可命运就是喜欢挑战极限,派了一位千古留名的奇迹宝宝杨广来接手这盛世,如日中天的隋朝在他的带领下仅仅十四年就穷途末路,只留下一个残破的华夏山河和天下万民的泪水与叹息。

那历史又是如何评价这位二代皇帝的呢?

史书记载这位奇迹宝宝“美姿仪,少聪慧”,在位期间,在先代运河基础上疏浚修建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改州为郡,精简行政组织,加强中央集权。又依古式一统度量衡,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但他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伐高句丽,滥用民力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最终导致隋朝崩溃覆亡。未必这位承平天子是个疯子,好大喜功到身败名裂的地步也在所不惜,抑或是李唐王朝作为胜利者为造反有理而对前朝末帝的栽赃污蔑?

要还原历史潮流中的杨广,不妨先看看当时的天下,中华大地在形式上完成一统,开皇盛世表面上光辉灿烂,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步入正轨,百姓在经历了三百年动荡之后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生得其时也真心拥护隋朝的统治。杨广登基时的天下看起来是熙攘繁盛,形势大好,不过也仅仅是看起来罢了。

前有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后有李唐文宗“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那么在中间隋朝时期的门阀世家是被开皇之治的耀眼光芒刺瞎了眼睛决定夹着尾巴做人吗?前有北朝胡人轮番上阵劫掠中原,后有李唐之耻渭水之盟,那么在中间隋朝时期的环伺强敌是突然放弃觊觎中原土地和财富的贪心与野心了吗?还有就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掉的历史主体——隋朝近五千万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托起大隋舟楫的水,最终的裁判。

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是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的,国家初创时于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太平好时光,他们可以包容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可国家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之后,在盛世的光芒照耀下,百姓就不再满足于“薄田丑妻破棉袄”了。要更多的生存空间,皇帝你要拿出态度、决心和实际行动证明给天下万民看,你是上天选中的真龙,能带给这在黑暗中挣扎了三百年的中华大地带来新的希望。那在至高宝座上的真龙能否履行作为君王的义务的呢。

千年之后的我们可以说一句隋炀帝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所作所为没能彻底压死门阀世家,反倒葬送了自家基业。这样的锦绣山河交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大隋也不至于二世而亡,惋惜历史没有如果,大隋也是一把必须打烂的好牌。

皇帝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闪耀了几大百年的门阀世家。

这些门阀世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拥有着绝对的领先地位。政治上自九品中正制以来就是上品无世族,下品无寒门,皇帝也是门阀之一的弘农杨氏。经济上各家的圈占土地、人口,经济基础雄厚,而国家无法清丈土地,无法正常税收与徭役,要是得罪当地世家可以说寸步难行。文化上世家百年积累的史书典籍浩如烟海,不要以为只是书多而已,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先生领读句读(dou四声)你拿着书也不清楚该怎么断句,而且也不能你自己理解猜测,解释权归门阀世家所有,侵权必究。军事上肥水之战是由“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那个谢家的北府兵以少胜多保卫了东晋这一汉家火种。到了隋朝门阀世家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兵丁平时是佃户、土匪,乱时随时可以跟你中央政权碰一碰。你杨家就算是当了皇帝,却也未必能与我平起平坐,懂事点你就是英主圣主,要是妄想实至名归那咱们也不介意让你感受一下汉献帝的快乐。

门阀世家猖獗了几百年从来不把世俗皇权放在眼里,而杨广即位则一定要集权于中央,做个大权独握的九五至尊。这是一个帝王的体面与担当,门阀必须打。可怎么打呢,都说杨广操之过急,妄图十年皇权消灭百年世家,那换一个人徐徐图之是不是就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

大唐可以在隋末门阀势力已经开始衰微的基础之上选择了温和的方式对门阀世家又拉又打,慢慢削弱世家。而大隋呢,依靠世家一统了天下,解决了外部矛盾,内部权力又该如何分配呢,待各家恢复元气,准备好了再来慢慢吹聊斋,谁家没有点政治军事和文化力量,山东五姓的爷就是爷。

各大派系力量的平衡是十分脆弱的,这些世家互相攻讦,杀戮不断,一旦衰微就是抄家灭门,例如隋文帝就对关陇集团的宇文氏大肆屠戮,铲除殆尽。而杨广登基时各大火药桶已经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在不断地扩张之中摩擦不断,杨广不断拉拢江南士族来维持这种平衡,削弱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即使如此山东士族和江南氏族也在与关陇集团的斗争中不断地衰落与瓦解。

火已经烧到杨广的眉毛了,要是还心存幻想得过且过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了。这时候的大隋皇室就是一条躺在干枯车沟里的鱼,要是不搏一搏求个一升半斗的水,那诸位还是去咸鱼干铺子找那个泱泱大隋吧。

说完门阀世家,再来谈谈隋朝东北的虎狼之国——高句丽

隋炀帝三征的高句丽究竟是何方妖孽值得隋朝玩命也要拿下。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种是中国的大一统思想,以秦朝的北部边界为准,高句丽割据辽东,是隋唐帝国一统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犹如燕云十六州之于宋代,台湾岛之于本朝,是整个国家的一个执念,无论要多久,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中华必须一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第二种就是高句丽觊觎中华,欲取隋而代之。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睦邻友好,他却把你的友善当作软弱,隋文帝时高句丽便主动进攻辽西,隋朝被迫应战,且此次隋朝无功而返,如果你是高句丽的统治者你会怎么想,手下败将,冢中枯骨,迟早取而代之。所以,与高句丽之战不可避免。

那如果不是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亲自带兵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呢。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例如第二次东征,已将高句丽打得奄奄一息,国内却爆发了杨玄感叛乱,他不得不班师回朝平叛。门阀世家蠢蠢欲动,渴望依靠自身实力重新洗牌,将兵权交出去,就不了解是往北打高句丽,还是杀个回马枪给杨广这个寡人来个惊喜了。

最后来看一下我们历史的主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经历过开皇之治的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天下已然安定,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下一目标,要土地,要当自耕农,要在经济上独立自主;要读书,要努力考科举,要在政治上跃升阶级。

隋朝皇帝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呢,做不到,但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人民幸福一些。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隋朝出现了“地少人重,衣食不给”的情况。杨广能做的只有继续进行大型的国家工程。修建大运河,调节黄河水量,减少洪涝灾害,南粮北送,缓解北方粮食危机,平衡南北经济发展。多次军事行动也可以配合科举制给百姓带来阶级变动的机会,御驾亲征吐谷浑,重新控制西域各国,再次贯通丝绸之路,东西方再次连接。

隋文帝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均田,治标不治本,皇帝可以治本吗,上文提起土地都在门阀世家手里,你能均的只有前期因战乱空出的无主地和偶尔罚没的官员田产,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门阀手里,隋朝要也没有把天下门阀全部连根拔起,清丈土地的能力。

既然门阀是必须要打的,那打完不正好可以清丈土地了吗,这样一举两得,大快人心。惋惜那皇帝老儿不至于如此作死,即使是杨广这种铁头娃也不敢,门阀势力此消彼长,就是真的彻底打死其中一家,之后也必须封赏参与战争的门阀势力,这样既助长门阀的势力,威胁皇权,老百姓也没得到多少土地,得不偿失。所以,土地问题皇帝也解决不了。

文化需求方面,创立科举制,不问出身,不问阶级,只要有学问,大隋就是天堂;重视公学教育,隋朝发达的公学教育与科举制相辅相成,进一步扩大了知识分子数量;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让文化传播更加快捷便利,逐步打破了权贵和世家的文化垄断地位;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的子民:从现在开始知识改变命运。

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个承平天子,皇权与门阀世家的争斗从未停止。他只能尽量平衡世家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不断地打压门阀世家,进行大型国家工事给百姓创造进步的机会。隋朝也并不是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宁国度,强敌环伺必须以攻为守来维持太平景象,不打压门阀世家,百姓活不下去,叫我暴君。打压世家,我也会被拥有强大力量的世家推翻,身败名裂,既然横竖是一死,不如放手一搏,无论成功与否,总要将这一潭死水搅活。我是个皇帝,总是想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的,想要给人民进步的机会,想要看到崭新的气象,回顾这一生,也只能说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