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熙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让明宣宗无法忍受?

朱高熙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俗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没有任何无缘无故的被人刺杀或者是被人赐死,只有自己使劲儿作出来的死局,这句话用在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身上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明宣宗的二叔,朱棣曾经最看好的儿子,朱高煦仿佛在用生命去“玩耍”,去不知死活地一次又一次触碰明宣宗的底线,最终,被自己的侄子——明宣宗,活活烹死在那口铜缸里。

那么,朱高煦究竟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坏事,让连自己叔叔造反这种大事都可以选择原谅的明宣宗最后终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而把自己的叔叔给活活烹死了呢?

性格缺陷,错失太子之位

与大哥朱高炽软弱、文质彬彬的性格完全不同,作为明成祖的嫡次子,朱高煦自幼时起,便养成了一个凶悍、好动武力的性格。

不爱学习文章,还喜欢到处撒野,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本是天性使然罢了,但作为一个皇家子孙,在自家皇帝爷爷面前依旧不知道收敛,甚至还“言行轻佻”,这就不是天性问题作祟了,而是智商和情商都不大能够过关了。

果然,不出所料,“言行轻佻”、不知收敛的后果就是朱元璋彻彻底底地厌恶了朱高煦。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爷爷都是半截儿身子入土的人了,他看不看好我好像并不重要,而后续的事实证明,好像确实是这样。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也就是朱高煦的亲爹起兵靖难,“造反了”!而朱高煦在靖难一役中,打先锋。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翟能所及,高煦率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引开敌军,救了朱棣一命,这救命之恩,让一向就觉得二儿子和自己非常相像的朱棣这下子更加看好朱高煦了。

就这样,一顿折腾之后,最能够管束自己、最不喜欢自己的爷爷死了,自己又在夺取皇位的战争中立下了头功,赢得了亲爹的青睐,朱高煦彻底飘了。成日在京城里游手好闲,仗势欺人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高煦一点点地把朱棣对自己的莫大期望,消磨殆尽。

在朝臣们的竭力进谏以及立嫡立长的老祖宗规矩的压迫之下,朱棣选择立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并且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迁往云南藩地。

执迷不悟,妄想夺嫡

当头一棒,打醒了朱高煦,他哭求着朱棣,不要把他赶去云南,朱棣心疼儿子,就勉强同意了。但很显然,朱高煦的目的并不只是单单留在京城这么简单,他开始想方设法夺取太子之位。最初,他只是向朱棣索取天策卫为自己的护卫,而后不断增加自己的亲信护卫;其次,他经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行事放纵;最后,居功自傲,多次陷害自己的大哥,导致明朝两大名人解晋、黄淮下场凄惨。

“一而再,再而三”,明成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的这个“乖儿子”居然想夺嫡。于是,他返回了南京,看看朱高煦究竟要荒唐到何种地步。但朱棣没想到的是,他的二儿子做的好事可不止一点点,而是一大筐。雷霆震怒,朱高煦被明成祖痛斥,并被囚禁于西华门,而后幸得大哥朱高炽求情,免去被贬为庶人的责罚,但他内心却依旧未放弃夺取皇位的想法。

1425年,在位仅仅一年的朱高炽病逝,太子朱瞻基回京奔丧,贼心不死的朱高煦派人埋伏于半路,想要趁此机会截杀朱瞻基,但令他失望的是,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

朱瞻基上位后,一向看重亲情的他,多次厚赏自己的几位叔叔,其中朱高煦最甚。除此之外,只要是朱高煦提的意见,朱瞻基都一一照做。但朱瞻基并没有想到,他的“顾念亲情”却被朱高煦当作自己狂妄的筹码。

1426年,朱高煦重操旧业,走上朱棣的老路——造反,但是“没有那把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与他爹完全不同的是,朱高煦最终败在了自己侄子朱瞻基的手上,选择了投降。

念及亲情,明宣宗选择将朱高煦及其儿子贬为庶人,关押在西安门中。但是,就算到了这种地步,朱高煦依旧不知道悔改,在明宣宗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居然伸出脚将明宣宗给绊倒了。至此,明宣宗被彻底激怒,下令将朱高煦用一口大铜缸子给扣住,但力大无穷的朱高煦竟然把缸子顶了起来,四处晃悠。见此,气不打一处来的明宣宗让人架起炭火,将朱高煦活活烹死在铜缸之中。

有毅力,但没智慧

能够几次三番地费尽心思去争夺那个位子,不得不说,论毅力,朱高煦还是有的,但很可惜,就是没脑子。

本来在靖难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他,只要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要去做那些“放浪形骸”的破事,凭借朱棣对他的看重,他成为皇太子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他偏要“作”到被囚禁起来;而后,截杀朱瞻基,仓促行动就不说了,行动之前也不想想,人家亲爹前脚刚西去,第一继承人后脚就死了,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你朱高煦做的吗?最搞笑的是,朱瞻基都原谅你造反的事了,你没事儿去绊人家干嘛,活久了吗?

说句实话,朱瞻基这一辈子做的那些事儿,真就恰恰对上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