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明成祖朱棣时期除了张辅之外没有别的名将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大家好,说起朱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逆天改命,以“开局一个碗”的地狱模式建立了大明,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开启了其长达两百多年的国运。

在明朝,武功最盛的要数朱元璋时代和朱棣时代,这一时期真的可以说是汉人王朝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代,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发布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檄文,命令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之后到了蓝玉时代,其又创造了当年卫青、霍去病所创造的兵家最高荣誉“封狼居胥”,捕鱼儿海一战更是全歼北元精锐,从此北元元气大伤。

而之后的朱棣也是延续了洪武朝的作风,南方命令张辅平定安南,接着为了消灭北方残余势力发动了五次北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成祖北伐”,极大的扩张了明朝的疆域。

但是朱棣虽然延续了朱元璋时期的作风,可是与朱元璋时代的名将辈出相比,我们可以看到朱棣朝名将实在是太稀少了,除了一个英国公张辅之外真的是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那么究竟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呢?

洪武和靖难之役的“后遗症”发作,朱棣朝名将稀少

其实朱棣一朝的名将稀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总得来说还是之前朱元璋埋下的祸患以及靖难之役时朱棣自己造的孽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的举动,朱元璋的出身卑微,自小就品尝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是也加剧了他的猜疑之心。

明朝建立之后,以“淮西勋贵”为首的开国功臣迅速腐化,而朱元璋自小最为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所以也导致大量开国功臣被杀。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早逝,留下了年幼的朱允炆,可是朱允炆根本驾驭不了这帮骄兵悍将,所以就牵扯出了“蓝玉案”,傅友德、蓝玉等一大批名将被杀。

而这后果就是在靖难之役时朱允炆身边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大将抵抗朱棣,而这个祸患一直延续到了朱棣一朝,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朱棣一朝名将不多的原因。

其次“靖难之役”的后遗症也很明显,其实朱元璋虽然杀了很多功臣,可是我们可以看到朱棣的“靖难之役”打的还是很艰难,因为这个时候还是踊跃出了许多的名将,盛雍、铁铉、徐辉祖等人,但凡朱允炆能听得进去一个人的话,朱棣都不会登基,但是这些人朱棣是万万不敢用的。

而自己的“靖难名将”又所剩不多,朱棣名下第一将张玉战死于靖难之役,朱能年仅三十七岁就英年早逝,只留下了一个丘福,然而丘福这个人比起多谋的张玉以及善战的朱能来说差距又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后来北征之时会贪功冒进。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朝名将不多的原因,直到后来,英国公张辅填补了这个空缺,有他在朱棣才能够平定安南。

朱棣的光环太闪耀,有他在无人敢在朱棣朝自称“第一名将”

其实朱棣朝名将不多的原因还有一个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作为皇帝的朱棣实在是光芒太闪耀了,连朱元璋自己都说:“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朝名将看起来非常稀少的原因之一,因为有朱棣在,真的没人敢在他的面前自称是朱棣朝的“第一名将”。

朱棣本身的皇位来得极为不正常,在当时的朝野颇受非议,所以为了洗刷这些污名,朱棣势必要选择对外征伐。

然而随着朱能病死,张辅坐镇安南,永乐朝当时能用的人仅剩下丘福,然而在永乐七年丘福北征漠北的大战之中因为贪功冒进导致全军覆没。

自邱福兵败后,朱棣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轻信手下将领,所以为了自此之后北征漠北朱棣都是自己领兵出征,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漠北残余势力,明成祖朱棣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北伐。

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发动了第一次北伐,目标是当时漠北的鞑靼部,明军在斡难河与鞑靼部激战,击溃了鞑靼丞相阿鲁台,然而明军也由于缺水而不得不班师,可是此站之后鞑靼部臣服于明朝。

公元1414年,鞑靼部自遭到明成祖的打击后,瓦剌部趁机壮大,明成祖再一次亲征漠北,在斡难河与忽兰忽失温之战重创瓦剌主力,但是自身伤亡也不小。

公元1422年,鞑靼部再次犯边,侵扰大明边塞,明成祖再次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出击鞑靼,由于鞑靼首领阿鲁台惧怕明军,所以选择了避而不战,明军找不到鞑靼所以最终选择无功而返。

在永乐二十二年和永乐二十三年,明成祖发动了第四和第五次北伐,彻底击溃了鞑靼部,然而在第五次亲征漠北的时候自己也病死在征途之中。

明成祖的早年间就跟随徐达、李文忠等大明开国名将学习战术,这都为他以后的军旅生涯提供了帮助,在登基称帝之后,明成祖还是在马背之上对外征战,所以朱棣也有“马上天子”之称。

可以说朱棣的远征已经做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不亚于当年的“封狼居胥”,也正是因为朱棣的战功太过于辉煌,所以其他人和他比较简直太活跃逊色,所以在朱棣一朝,朱棣本人就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将星,有朱棣在,何人敢在他面前自称“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