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张昭在东吴最危难的时刻,为什么会支持孙权投降呢?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公元200年,一手建立江东孙氏霸权的孙策,被刺客谋害身亡。孙策死的时候只有26岁,他的孩子还比较年幼,无法继承江东的统治权。为了江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孙策决定让弟弟孙权继承自己的地位。孙权继位的时候,孙策将自己的将军印挂在孙权的脖子上,并且告诉他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随后孙策又给张昭说:如果孙权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孙权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假如先生想要投降曹操,也可以坐船回到江北,这些我都不强迫你。

可以说孙策在托孤的时候给了张昭非常大的自主权,张昭可以选择辅佐孙权,也可以取而代之,甚至还可以去北方去投奔曹操。在孙策去世后,张昭就开始一心一意的辅佐孙权,从来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孙策去世的时候,江东地区的其他豪杰想要夺取孙家在江东的势力,张诏劝说孙权说:孝廉(孙权被举孝廉,张昭习惯性称呼他)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应该出去安抚部队。于是在张昭等人的劝说下,孙权骑马外出巡视部队。

当时江东地区的其他豪杰都对孙家的势力垂涎三尺,在看到孙权威风凛凛之后,全都放弃了谋反的想法。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张昭一直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帮助孙权稳定了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地位。到了公元208年的时候,曹操率领大军攻破了荆州,威胁到了江东的统治。当时孙权想要带领部队去抵抗曹操,于是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让孙权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托孤大臣的张昭,竟然在这件事上没有支持孙权。张昭在得知曹操进攻的消息后,就拉拢了一大批文臣,组成了投降派的势力,和黄盖为首的战争派在朝廷上针锋相对。

孙权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自然不想要投降,在得知张照等人的言论后,孙权一直默不作声。因为张昭在东吴势力过大,所以孙权也不敢和他翻脸。后来孙权将周瑜请了回来,才阻止了投降派的企图。在确定开战后,周瑜带领军队在赤壁大战曹操,最终击退了曹操的进攻。那么作为托孤大臣的张昭,在东吴最危难的时刻,为何要选择支持投降派的主张,而不去帮助孙权保全江东的基业呢?

其实张昭的这种想法和他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张昭本身就属于一个普通的文人,和曹操没有仇恨。正如鲁肃说的那样,如果东吴的其他大臣投奔曹操,都不失为封侯拜相,唯独孙权投奔曹操必定得不到重用。鲁肃的话正是揭露了张昭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管孙权死活的做法。张照作为当时的一个名士,如果投奔了曹魏,身份仍然不失为一个朝廷重臣。

况且当时的人都有一种忠于大汉的思想,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代表着汉朝中央。孙权充其量只是一个吴侯,无法给张照想要的高官厚禄。孙策手下的司徒王朗在投奔曹魏后,最终做到了三公的级别,张昭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才会想要在危难关头放弃孙权。事实证明,张昭的这个选择是完全错误的,在赤壁之战后,张昭逐渐被孙权疏远,临死都没做到东吴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