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川之战宋军为什么是失败?只跟主将轻敌有关吗
你们知道好水川之战宋军为什么是失败,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
世界历史中,小国击败大国之事不胜枚举,例如希腊在马拉松平原与萨拉米海战击败波斯、巴尔干塞尔维亚等国大败奥斯曼土耳其、二战前期芬兰重挫苏联陆军等,而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更多,发生在北宋仁宗在位期间的宋夏好水川之战,就是其中一例。不过,以往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多以宋军主将轻敌,所以才被夏军击败为理由搪塞而过,结论粗糙且经不起推敲。因为即使主将轻敌,为什么宋军落入对方包围圈后(尤其还是处在山谷的狭窄空间内),还可以鏖战半日,去为援军的到达争取时间。显然,西夏元昊能够打赢此仗,一定另有隐情。
而我们也看到,好水川之战后,西夏国内反战声音不小,民力疲弊,并没有因为对宋战争胜利所缴获的战利品而获益多少,元昊因为各方施压,最终不得不接受化干戈为玉帛的建议,草草结束了对宋战争。所以好水川之战对双方影响究竟有多大,尚且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将宋军战败理解为是主将轻敌导致的恶果,更是一种思维怠惰的表现。
在笔者看来,真正导致宋军失败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纳为三点,而这三点中,主将轻敌甚至是非常次要的因素。我们且来探究一二。
韩琦命令自相矛盾
首先,主帅自相矛盾的命令,是宋军遭遇挫折的原因之一。北宋以制衡武将势力膨胀的祖宗之法而立国,历来注意控制前线将领的权力,对夏战争亦是如此。当然,由于西夏在当时的北宋政治精英眼中,其体量与威胁远远落后于北方强邻契丹,所以北宋中央更是无意于在这场战争中给予前线将领更大的自由,以免他们成为新的隐患。所以,在西夏元昊进攻渭州之时,北宋方面的部署是以泾原路经略使韩琦为总指挥,此后,由他召集战区内的宋军将领来议事,注意,韩琦的这种召集,从程序上讲既合法也不合法,合法是因为他受朝廷委派,但不合法则是许多将领同他并没有建立起直系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身为邻近战区的环庆副都部署任福,同韩琦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更让人忧心的是,韩琦在综合考虑了诸因素后,决定任命任福来承担深入敌后的使命。
任福之前也是身经百战,对战区内情况比较熟悉,于是接受了这一任命。不过,韩琦给他的安排中,出现了两个漏洞,第一个漏洞,就是韩琦让任福率军向西迂回进发,绕到西夏军后方的羊牧隆城来埋伏,以便战役打响后来夹击西夏军队。不过,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任福在挺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西夏的小股部队拦截阻击,所以韩琦考虑到这种情况后,又告诉他根据形势变化,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设伏,等待战役全面打响。
韩琦本是好意,想给予任福更多的行动自由,但是他要求任福率军埋伏,又是死命令,为了迫使任尽快到达伏击地点,韩又以违抗命令便要将他斩首的话语相威胁。这里行动自由与死命令可就自相矛盾了,任福在行动中,选择哪个都不能算错(从逻辑上讲),而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偏偏选择了前者,即在向伏击地点挺进中遭遇西夏小股部队阻击,然后同其激战,并逐步被对方诱入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之中。而任福之所以违抗韩琦的死命令,除了韩琦已经在临行时给予自己行动自由的承诺外,韩琦有无权力斩首自己,恐怕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因为首先斩首任需要有皇帝命令,其次韩琦又是临时差遣,最后,双方并非直接隶属的关系,也给韩琦驾驭手下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韩琦斩首任福的话,恐吓成分居多,这也是任会违抗死命令,追击西夏军队的原因之一。所以说任福轻敌固然不假,但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身为主帅的韩琦对任福缺乏有效的控制,同时命令又极不明确,自相矛盾,这是宋军在好水川之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敌情不明,夏军实施反包围
其次,敌情不明,也是宋军在这场战争中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习惯性把它归入主将轻敌的因素当中,可实际上,即便任福不轻敌,小心谨慎的按照原定计划行军,仍有可能会落入到西夏军队的陷阱当中。
在三川口之战后,西夏的元昊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他发现,对宋战争中,除了以小股部队引诱对方进入伏击圈外,主动出击进行反包围,也是一种高效的战术,尤其己方对于战场环境熟悉程度甚于对方,这也让反包围的策略能够得到高效率执行。于是,就在任福向羊牧隆城前进的过程中,西夏的一部分主力,远离了正面战场,转向任福的后方,即六盘山脚下进行埋伏设防,这一步棋不但截断了宋军前锋的退路,还将韩琦预先设计好的前后夹击,变成了主动送人头。而当任福尾随西夏诱敌之军接近好水川口时,这支部队立刻堵住了任福军的退路,与元昊主力形成对宋军夹击之势。所以由此来看,任福及时察觉到这样一种危险,所以才选择追击西夏小股部队。因为如此,他将找到西夏大部队藏身之处,并逼迫其提前决战,而一旦夏军中任意一支被任福击破,他就能化险为夷,避免自身被夹击的命运。所以任福追击西夏小股部队到底算不算贪图小便宜,还得具体分析。
在笔者看来,任福毕竟是一军统帅,绝不会连西夏的小部队是诱敌都看不出来。而支撑其追下去的动力,除了己方训练有素的弓手外,就是紧迫的战场形势,而这历来是许多史家容易忽视的。历史的发展有着无数的可能,那么为什么不能是这一种呢?所以说,西夏军队的反包围,是韩琦所未能够意料到的,而身为前锋的任福认识到了,所以才会走出提前与元昊决战的险棋,只不过,这一险棋,还是落子慢了些。因为就在任福望见好水川口的时候,他的对手,已经把他和他的部下,困在了核心。而距离他最近的友邻部队朱观、武应等部,也于能家川被夏军牢牢牵制住,无法同任福会合,好水川的宋军,瞬间成为了孤军。
宋军渴望速战速决
最后,还有一点因素也值得注意。北宋仁宗时期的边境战争,不同于神宗以后的战争形式。因为神宗时期,王安石通过变法,极大的强化了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控制能力,例如以青苗法同农村放贷地主争利,以均输法等同商贾争利等,都让国库储备大大增加,因此,神宗以后的帝国官僚才能从容的采取构筑堡寨,步步蚕食西夏领土的策略,来跟西夏玩消耗战。
但仁宗时期的宋军,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了。因为首先仁宗对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并不欣赏,其次又不愿意长期保持武将权力,最后,仁宗时期对于社会经济控制力度有限,财富积累缓慢,所以速战速决,是当时的普遍声音。任福立功心切的心理,自然也与这样一种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相契合,因此他才会贸然出击,寻找西夏军队进行大决战。而宋军在好水川的失利,也给了北宋统治集团当头一棒,他与三川口之战的失利等一起,激发了北宋王朝一场巨大的军事革命,主动出击的战略逐渐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取而代之的,则是步步为营,构筑堡寨来围困夏军的新型战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