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的南京教案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发生南京教案?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京教案,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南京教案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以来发生的第一次教案,这次大事件的挑起者是当时的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教案发生以后对于天主教传教造成了一定打击。对于教案发生的原因,学界在从多个角度做了探究以后,将教案发生的原因总结为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宗教矛盾就是是导致该教案发生并不断加剧的思想基础。

首先是耶稣会过于肆意的活动助长了对基督教误解,在这次教案中耶稣会本身失度的行为成了反对者最好的武器,耶稣会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大背景下天主教自身为走出困境的产物,他们进入中国传教后起初非常不顺利,直到利玛窦时期,他采取文化适应的传播方式,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做温和传教,效果明显,入教人数增加,其中包括很多高级官员,政府开始默许传教行为,传教渐入佳境。但是后来自利玛窦死后掌管事物的龙华民放弃了利玛窦的策略,大肆宣传神学,贬低中华儒学,佛教理念,肆意扩大传教范围,从而招致了社会反感。而挑起这次教案的南京礼部侍郎沈榷,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进行了深入加工。

另一方面则是天主教与佛教的信仰矛盾激化的结果。从具体的事件上我们能看出宗教观念的差异如何推动了教案的发生,比如教案的中心人物沈榷,他除了是受晋升的愿望驱使外,另一方面则是他本人一直崇尚佛教,厌恶基督教,而他自己以及他的友人与天主教的多次冲突更是加剧了其对天主教的不满,比如他最好的友人,是一个僧人,因为不满天主教而主动挑衅,被徐光启驳倒而羞愤自杀。沈本人则是在与徐光启和杨庭钧关于宗教的论战中多次失败,一系列事件暴露了他本人对于天主教信仰的消极态度。

天主教与佛,儒道德理念差异的存在无法消弭,天主教和佛教在关于人死后的归宿方面的理念实际上是相近的,但是利玛窦、杨庭筠以及徐光启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都对佛教提倡的轮回转世说做了驳斥,此外天主教并不认同佛教的偶像崇拜,两方关于灵魂的归宿问题也陷入了争论。天主教士和佛教徒互相指责对方教义双方矛盾不断加剧

伴随佛教与天主教冲突的结果是大量佛教徒转信天主教,佛教不仅失去精神阵地,还少了传教的资金来源,于是这种冲突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思想领域,开始涉及经济利益,其影响的不再单纯是传教,还造成了相关士绅的利益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士绅与僧侣就成为了这次反对天主教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