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灭后晋之战?他为何针对后晋?
耶律德光,即辽太宗,字德谨,小字尧骨,契丹族,辽朝(契丹)第二位皇帝(927年―947年在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为淳钦皇后述律平。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而言,似乎在中原地区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就是他们的目的。自北魏政权建立后,那些野心勃勃的少数民族更是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不断南下对中原政权发动攻击。
其中就以五代十国时期得到了高速发展的契丹为代表,契丹实现统一后,在统治者的带领之下,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
基于此,契丹开始发动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与后晋政权之间。战争结束后,后晋皇亲国戚全部被掠夺到契丹,后晋政权宣告灭亡。
契丹掌控后晋生死,它是后晋政权能够建立的直接原因。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不愿意继续与后晋维护表面关系,以后晋朝廷忘恩负义为由,带领军队大举南下。
从之后的推断中,可以得知是晋国投降于契丹的将领赵延寿极力劝阻,才使耶律德光准备趁着中原地区陷入饥荒之时发起攻击。
契丹对这场战争很看重,他们调集了密云、云州、应州等地的军队共同进发,兵分两路的发起攻击。
东路军队由赵延寿所带领,只有军队五万人作为先锋部队。
耶律德光亲自带领十万殿后,他从南京出发,直逼魏州。
另外一支部队则由伟王带领,从雁门关出发,直逼太原。
契丹军队的快速赶路,东路军队的先锋部队很快就占领了晋国方面的粮食储存基地贝州,紧接着又占领了南乐。耶律德光身为一国之君,自然不敢贸然继续进发,以免陷入敌军圈套之中,就在周围的元城设置了牙帐。
西路军队的行进也很顺利,不久就占领了代州,还兵临忻州城下。
后晋皇帝仿佛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赶忙派遣使者前往契丹求和,想要与之修好。奈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契丹自然拒绝。后晋皇帝无奈,只好依靠黄河作为天然的屏障展开防御部署。
他还命令麾下将领高行周担任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进驻戚城,他本人则带领军队抵达澶州。对于契丹的另外一路军队,皇帝也派遣了刘知远前往抵抗,并大获全胜。伟王逃跑到了鸦鸣谷,与契丹的主力部队会和。
耶律德光决定先行一步采取行动,率领军队直接包围戚城,并派遣另外一位将领带领数万士兵对博州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将领杨光远则从侧后方形成包抄之势,正面迎战后晋军队。晋国朝廷也及时派遣军队进行防御,并命令各城池加强巡逻,准备迎接战斗。当时双方都已经认识到了渡口马家口的重要性,晋国派遣了大量军队赶往阻截敌军。
而这时数万的契丹步军以及骑军早就已经抵达,他们在河东地区修筑城池,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后晋将领李守贞趁着契丹渡过一半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直接除掉了契丹东岸的营垒,使其军队溃散,向西方撤退。
不仅是这个战场遭遇了失败,戚城也始终没有获得胜利。
耶律德光只好假装放弃,将军队埋伏在顿丘,企图诱惑敌军出城。人算不如天算,适逢天降大雨,敌军没有出城。
在战场中,战争本就是各有胜负,谁也不可能真的战无不胜。在晋国药元福、皇甫遇等将领的带领下,他们来了一招出其不意,带领着精锐的骑兵部队逆风而上,奋力拼杀。
除了这支军队以外,还有一位将领与之配合,本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对契丹发动了一场攻袭战。由于太过迅猛,契丹人措手不及,只好放弃战马从小路逃跑。本来在此战获得胜利之后,若是后晋能够及时止损,休整士兵,保留有生力量,或许还能够保住国家。
奈何后晋政权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感到骄傲不已,对契丹方面也存轻视态度,还想发动北伐战争,可谓是异想天开。
多次遭遇失败的契丹更是不愿意就这样放过晋国,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耶律德光派遣赵延寿假装投降,诱惑后晋出兵。
后晋皇帝喜悦非常,立刻同意,派遣手下将领杜重威带领士兵进攻幽州。
杜重威带领军队三十万人进攻幽州旁边的一个小城池瀛州,契丹将领早已预料到,先行一步带领军队出城埋伏。晋国偏将发起追击,麾下两千士兵全军覆没不说,就连他本人也在战死沙场。
杜重威见死不救,反而带领军队向后方撤退。契丹军队趁机南下,沿着定州不断向前推进。杜重威本来还想要继续向南方撤离,奈何遇到张彦泽中途返回恒州,于是就调转方向朝西方行进。
他们到达中渡桥时,契丹军队已经抢先一步占领。张彦泽无奈,只好率领军队与之抢夺。契丹军队就将桥梁烧毁,两支军队隔着河流形成对峙局面。耶律德光又派遣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军侧后方,控制后晋的运粮通道。
说来也是好笑,即使到了这样的危急关头,后晋将领仍旧只看得到个人利益。只担心个人安危,丝毫没有大局意识。其中就以将领杜重威为代表人物,也是因为他,后晋方面再损失了一位大将。
晋国将领王清主动请求带领军队两千人为主力部队开路,这种大义的举动本该受到众人的尊敬,谁知杜重威怀疑王清心怀不轨,不允许大军前往增援。王清的部队全部战死,主力部队也因此陷入了包围之中。
杜重威又暗中联系契丹,表达了自己想要投降的想法。耶律德光假装同意将其册立为帝,诱惑杜重威带领军队进入阳城,然后趁着后晋主力空虚发起攻击,直接攻陷汴梁,后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