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祖当初给朱元璋一小块地葬父母 朱元璋后面是怎么对待他的

对朱元璋和刘继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继祖送朱元璋一小块自家荒地,最终下场如何?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类似于黄巢风格的诗歌出自于朱元璋的手笔,同样是农民起义,显然朱元璋要卓越很多,黄巢以失败而告终,而朱元璋却拿了天下。朱元璋称帝后封王封地,尽显帝王风范,谁也想不到他之前曾经沦为乞丐。

朱元璋家中不是一般的穷,可以用居无定所来形容,家中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给地主打长工,如果没有灾荒和瘟疫,一家人还能勉强度日,但是在一场天灾之后,家中亲人相继去世,朱元璋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如此的丧亲之痛,更让他感到无可奈何的是亲人没有葬身之地。后来地主刘继祖送给朱元璋一小块自家荒地埋葬亲人,那么刘继祖最终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狠戾君王,屠戮功臣

朱元璋是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皇帝,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数不胜数,从建筑古迹到民间菜肴,朱元璋都与其产生过众多的交集,比如南京的明城遗址,还有菜肴类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等,而关于他传说最多的则是他多疑的性情,在很多后世之人的眼中,朱元璋就是一位狠戾的君王。

朱元璋晚年时期,总觉得那些当年陪伴他左右的老臣不靠谱,不是担心这个谋反,就是怀疑那个有不二之心,最后引发出了“胡蓝之狱”,死在他手里的人达四万之多,而曾经的那些开国功臣也几乎被他屠戮怠尽。如此杀伐决断、无不留情的手段,任是谁都会为之胆颤。

很多人说朱元璋是卸磨杀驴,为了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不择手段,跟随他时刻都会有性命危险。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朱元璋也是一位至情至性之人,这位素有乞丐皇帝之称的君王,对待有恩于他的人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不过少有人提及罢了,看过朱元璋的经历才会了解,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原因的。

天灾人祸,地主赠地

朱元璋出生在元末时期,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汉人毫无尊严可言,大多都成为了地主家的奴仆,汉人就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只能用数字代替。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则叫朱重八,哥哥叫朱重四、朱重六等,可见汉人当时的地位之低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朱家人生活得异常辛苦,几经流浪之后在濠州钟离乡给地主打工为生。

朱元璋十五岁那年,濠州先后发生了旱灾、蝗灾与瘟疫,给这个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朱元璋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已经痛不欲生,而更让他心痛的是,亲人们死无葬身之地。家中实在太穷,丁点儿大的地皮都没有,活下来的朱元璋和二哥抱头痛哭。

哥俩曾央求他们打工的地主刘德给一块安葬之地,可刘德根本没有怜悯之情,正当哥俩走投无路时,另一位地主刘继祖好心地送给他们一小块自家的荒地,让他们哥俩安葬亲人。哥俩千恩万谢,使用了浑身的力气才挖了一个浅浅的墓地,草草安葬了亲人之人,哥俩也是各奔东西,濠州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生路可言了。

流浪乞讨,义军领袖

出了濠州的朱元璋也是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时候他看到一家寺庙,就决定出家为僧,毕竟做和尚还能有碗斋饭吃,不至于饿死。只是朱元璋的和尚梦想也很快被打碎,寺庙也没有粮食供和尚们吃食,便派他们出去化缘,朱元璋就这样又过上了乞讨的日子,只不过换了一个身份罢了。

朱元璋流浪乞讨了几年,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增长了与众不同的见识。这时红巾军起义爆发,儿时的伙伴汤和在义军中已经混出些模样,他让朱元璋加入义军,从此朱元璋开启了生命中的新纪元。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本事得到首领郭子兴的欣赏,并且还娶了自己的干女儿马氏为妻,朱元璋从此成为了朱公子,名字也由朱重八改为朱元璋。

之后的朱元璋是混得风生水起,官位也是步步高升,他的军事实力甚至已经超过了郭子兴。高官代表着厚,朱元璋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路过家乡时他已经成为了镇抚将军,队伍在招兵买马时有人前来投奔,原来这人就是刘继祖的儿子刘大。从刘大口中得知,父亲早已去世,朱元璋对此唏嘘不已,大恩未报,恩人却已故去。

不忘旧恩,福荫子孙

朱元璋把刘大安排在了身边,恩人刘继祖只有这一个儿子在世,朱元璋为了报答恩人,不让刘大去前线杀敌,纵使刘大主动请缨出战,也被朱元璋拒绝,刘大就这样以贴身侍卫的身份在朱元璋的身边待了十多年,直到朱元璋第二次回乡时才真正给他找了个差使。

十多年后,朱元璋已经四十多岁,这时候天下已经露出即将在手的趋势,朱元璋再次回到家乡后,看到一片的狼藉与斑驳,痛心不已,拿出大量的钱财给老乡们度日,当他看到亲人的墓地已经夷为平地时,产生了迁墓的想法,后来在谋臣的劝导下,认为朱元璋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祖宗庇佑,不应该迁墓,于是朱元璋开始大兴土木修复陵墓。

朱元璋修建的不仅仅是家人的陵墓,就连同乡之人都受到了照顾,当朱元璋称帝之后,正式让乡亲们成为了“陵户”,有随意出入陵寝拜祭的权力,并且让他们拿着俸禄为朱家守陵,而刘大则成为了“皇陵祠祭署署丞”,名字也改为了刘英。

刘英自以为是皇帝的后代人,难免有些气傲,在一次朱元璋没有及时召见他时,竟然赌气转身走了,换是别的皇帝早用藐视圣上、目无君王的罪名砍头了,可是朱元璋对刘英仍然是非常客气,还在想怎样再把刘英请到京中来。

遗憾的是,朱元璋没有再请到刘英,刘英已经病逝,这让朱元璋感慨万分,亲自写下了悼念书“存亡者感英父子之恩,至今犹存情怀,未尝有所忘也”,句句不离报恩之心,后来朱元璋给刘英的儿子也安排了相应的官职,刘家的子孙后代一直享受着皇家的感恩,一直到明代灭亡。

小结

朱元璋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当年对他施恩的人,在他称帝之后都给出了巨大的回报,刘继祖更是福及子孙后代,在死后还能被封为义惠侯,完全是因当初的一个善举所得,这是刘继祖生前没有想到的殊荣。

只是这些人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所以他们都有了善终的结果,而那些开国功臣则是一个隐患,但凡涉及到利益的情况下,朱元璋决不会手软,哪怕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人,这就是他乞丐皇帝的专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