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自杀前明朝还有百万军队 崇祯为什么没有选择南迁
对明代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皇帝殉国前,明代还有百万大军,崇祯为什么不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代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代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代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代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凶险,北方的满清步步逼近山海关,而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又成烽火燎原之势,官兵在各路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在此时应该前往山东祭孔,然后南巡至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直白点就是北京快顶不住了,皇帝赶紧逃到陪都南京吧!
当时明代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大致也有数,所以对于这个南巡的提议,他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是,朝廷上一群东林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义正言辞,比如天子应该镇守京师,在此形势之下万万不可逃离。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皇帝,你说劝他南巡是可以的,你说他逃离京师,那他的面子怎么挂得住。
提出南迁建议的大臣眼看既然皇帝走不了,那就劝太子去南京吧。可这下崇祯皇帝不乐意了。太子如果去了南京,万一北方形势告急,南方的大臣拥戴太子即位,不管他老子的死活,那崇祯帝到时候可就彻底凉了。这种事情在宋代的时候就发生过。因此,南迁之事就这样没有下文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初二,李自成率起义军主力誓师东征大明王朝的心脏——北京。此时,崇祯皇帝如果决定南迁的话,依然还是有充足时间。不过,皇帝和大臣之间还是在走和不走的问题上相互扯皮,这一扯就把最后的机会都丢失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要顾全面子,不坚持南迁,也是有他的底气。首先,北京城固若金汤,在明代历史上曾有多次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但最后都能化险为夷;其次,京城周边有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昌平、密云,共六大军镇,里面驻扎了战斗力强悍的戍边官兵。如果李自成的大军胆敢进犯京师,那么正好可以里应外合,将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围一举歼灭。
不过,这次崇祯皇帝彻底失算了。首先是他想不到李自成的进军速度如此迅速,仅仅过了一个月时间,李自成的部队离北京已近在咫尺了。而且李自成还派兵截断了崇祯帝南逃的路线,这下崇祯是不要面子也走不了了。
其次,在崇祯眼里战斗力强悍的戍边官兵,此时已不堪一击。大同、宣府、昌平三大军镇官兵举城投降。崇祯急命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进京勤王。结果,辽东总兵吴三桂带兵缓慢行军,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负伤来不了,密云总兵唐通虽然把大军带到了,但还没开打就全军投降了。
最后,崇祯皇帝认为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又是什么情况呢?李自成的起义军三月十七日抵达西直门开始攻城。十九日凌晨,内阁首辅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城门,迎李自成入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