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期间为何没有外族入侵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中原打成一锅粥,为何没有外族入侵?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或许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原王朝力量薄弱的时候,外族就常常会尝试入主中原,制造外族入侵的事件。
就像宋朝和明朝末年一样,这两个王朝最终都是被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取而代之。然而,三国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时期,这个时代下中原各诸侯混战,哪里有闲工夫关注外族是否会入侵中原?
按理说,这应该是外族入侵的绝好时期,他们完全可以趁着中原大乱这个时间节点,入主中原。可是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的是,在整个三国时期,却没有发生过一次外族入侵的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这是绝好的机会啊,可是这些外族却并没有入侵,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还真不能怪外族不来入侵,而是他们来了也很难斗得过三国镇守边疆的将领。
来了打不过,还不如不来呢,那么镇守三国边疆的将领分别是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镇守北疆的田豫和曹彰
作为三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北方领土的国家,曹魏在边境线上所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最严峻也是最棘手的。从曹操在位时期的乌桓,踏顿之乱,再到曹叡时期的公孙渊叛乱。
我们不难发现,曹魏的心腹之患很明显是在东北,尤其是靠近高丽的那一段。然而整个曹魏时期,边疆所发生的叛乱次数却并不多,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事实上,在曹魏中,除了张辽徐晃这些著名战将之外,在镇守边疆这件事上也诞生了许多的著名武将,像朱灵,田豫等人,在镇守边疆的诸多曹军将领中,其中尤以田豫最为出色。
据史料记载,田豫极其擅长驭民养民,对待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能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对待。因此,被田豫这种气度感化的少数民族人民不在少数。
尽管也有些外族会不听话,但是田豫却并不是只会做民政的文官,他更是一个武将,一个治军严谨的武将。在外族的多次挑衅之后,田豫的部队让他们吃了不少的苦头。
看着田豫手下将士们的如狼似虎,这些外族一个个的都跟软了的绵羊似的,哪里还敢开口说话?更不要说打了。此外,在曹操尚在人世时,他的儿子黄须儿曹彰在处理塞外的外族叛乱问题上也是一把好手。
在面对鲜卑的叛乱时,曹操就慧眼识人,力排众议地让自己初出茅庐的儿子曹彰上阵杀敌。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面对着人多势众的鲜卑叛军的时候,曹正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胆怯。
他反倒是让部下穷追猛打,一连追击了两天两夜,将鲜卑首领柯比能逼得走投无路投降才算是了事。在这一战后,黄须儿曹彰之名传遍了塞外的少数民族,让所有北方的少数民族都了解了魏国的边疆不可侵犯。
抚戎的张嶷马忠以及王平
北方边境由于魏国的强势,使得这些外族打不了,也不敢打主意。那么其他地方的边境上,为什么也没有外族敢入侵呢?其实不是没有打过主意的。
在西南边境上,孟获就曾经屡屡给蜀汉制造过麻烦,为此诸葛亮甚至不惜亲自出动,平定西南,在马谡的建议下,诸葛亮采取了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方针。
他剿扶并用,主要以收复孟获等南方首领的心为主要任务。在诸葛亮的工作下,西南的蛮夷都表示了对蜀汉的臣服,至此,困扰蜀汉已久的边境问题得以解决。
只不过,虽然这些蛮夷对蜀汉表示了臣服,却并不代表诸葛亮就真的对他们完全地放下了心。为了能在南方形成长时间的治理效果,诸葛亮在回成都之前,特地将张嶷和马忠二人留了下来,镇守边境。
张嶷和马忠二人对于西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二人在接到了诸葛亮的命令之后,也领命留在了西南当地。张嶷和马忠贯彻了诸葛亮抚其心的方针,在南蛮之地广结人心,二人在各自的任所都是极具声望的存在。
后来,张嶷被调回成都时,越雋郡中追随他一起回到成都效力的当地首领有很多,张嶷战死之后,在越雋郡中为其供奉香火,四时祭祀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马忠则在西南地区任职直到自己去世,尽管史料对马忠抚育西南子民的记载不多,但就总的来说,在针对外族的方针上,蜀国与魏国采取了完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
重视抚其心的蜀国,也因此获得了西南边境上外族的广泛支持,在蜀军中甚至还有一支专门有外族精锐组成的精干部队,名字叫做无当飞军。
通过怀柔的方式,蜀国大将张嶷,马忠等人也成功地将西南的边境线守得安安稳稳的。如果说,在魏国和蜀国边境上,外族还能蹦跶几下的话,那么在东吴,外族的地位就可以用十分低下四个字来形容了。
充当经验包的山越
我们若是翻阅孙吴名将的历史都不难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孙吴将领的起家方式都是一条-征伐山越。这里的山越,就是指原先在江南境内生活的百越人后代。
百越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就意识到了百越绝对不是什么善类,于是便多次派兵遣将攻打百越。
当时的百越人哪里会是强悍的秦军的对手?面对秦军的攻势,大量的百越人躲进了江南的深山中,并且在江南的深山中繁衍生息-这些百越人的后代便是后来在东吴国境内活动的外族山越。
尽管这些山越人十分擅长游击,常常是打完一枪就换地方,来无影去无踪地骚扰着东吴的臣民,但是这并不代表孙权就没办法去治理他们。
在东吴,将领刷军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征讨山越,每一次将领领兵征伐山越,总是能带出不少山越的人民,也能带回不少山越军士的首级。
东吴依靠征讨山越起家的将领不少,但是要说他们之中谁是最出名的,那这个人一定是陆逊。作为东吴难得的帅才,出生于江南陆家的陆逊,一开始通过父荫得以进入孙权麾下,后来靠着吕蒙的举荐开始受到重用。
夷陵一战后,战胜了刘备的陆逊开始将重心放在了征伐山越这件事上。一年间,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大军就俘获了近十万的山越平民,为继续开发江南提供了更多充足的劳动力。
陆逊的行为,放在当时那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是放在当下却未必,尤其是站在山越人的角度上来说更是如此。有陆逊镇守着江东,江东的外族岂能有出头之日?只能乖乖地当着听话的绵羊。
综上所述,三国在忙于互相争权夺利的同时依旧没有放松对边疆的镇守,在魏蜀吴三国人才的镇守下,外族压根就没有能入侵的机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