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监斩官遇要杀才子,为何自己却被定了死罪?

古人说“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以此来劝诫人们不要到处乱说话,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倘若一句话说错,就有可能惹上莫名其妙的是非,结下莫名其妙的仇怨,惹上莫名其妙的仇家,而对于文人来说,就是不要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到处乱送,明朝时候的孙蕡(fen)就是因为给人送了一幅画而被杀。

孙蕡出生于至元二年(1337年)的广东顺德,也就是说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元朝,但是我们知道元朝1368年就已经被灭掉了,孙蕡出生在元朝末年。当时天下战火纷飞,群雄逐鹿,各大起义军势力与元朝官军打得是如火如荼,不过由于当时的顺德相对偏远,所以孙蕡的幼年时代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孙蕡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非常聪明机智的特质(性警敏),同时非常热爱读书,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史文章,什么书都会看,而且不仅仅是看完了就算,还能够将那一些读过的书,全都融会贯通,化作自己心中的东西,养成了一种端庄沉凝的气度,以及恢弘远大的志向。

成年以后的孙蕡拥有了极其渊博的学问,由于喜爱教导晚辈,做起事情来总是恭敬有礼,不会随便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流来往,也因此而得到了众多乡亲们的尊重与信任,将他与另外四位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并称为“五先生”,当时割据岭南之地的诸侯是何真,孙蕡作为著名才子也被征召如入府,在其麾下当官。

等到明朝大军南征的时候,正是孙蕡为何真写了降表,一起投降到大明朝麾下,而孙蕡也就成为了明朝的官员。在洪武三年,大明朝开始推行科举,孙蕡凭借着他的才学一举考中,于是升官成为了虹县的主簿。

大明开国之初,天下虽然已经基本平定,只是在经过连年战乱以后,百姓们大多已经困顿不堪,孙蕡采用各种方式安抚流民,勉励老百姓们进行耕种,于是虹县百姓纷纷安居乐业,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已经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感觉,孙蕡的名声也因而传遍天下,被召到京城成为翰林典籍。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孙蕡与京城中的众多官员都有了来往,还给大将军蓝玉画了一幅画,并且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后来又到了辽东去戍边,看上去平平常常啥事都没有。只是蓝玉在1393年的时候,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杀,凡是跟他有所牵连的人也都被定罪,其中孙蕡就是与他有牵连的一员。

这个事情相当无厘头,相关官员给蓝玉抄家的时候,发现了孙蕡画的那幅画,认定他与蓝玉关系非浅,于是将他的名字也给报了上去,被判定为死刑。在被行刑之前,孙蕡面对自己的命运也是非常无奈,顺口念出了一首诗“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监斩官听到以后认定这首诗中藏有很深的隐喻,尽管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但还是立刻汇报给了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听到这首诗以后大惊,问所杀的人是谁,现在又在哪里,监斩官一一据实禀告,朱元璋大怒:“面对这么有才华的人,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于是就将监斩官给杀掉了。

才子被行刑前顺口念了首诗,监斩官汇报后,朱元璋:你也跟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