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历史上田豫和牵招最后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刘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匈奴被曹操分为五部,乌桓在公元207年被曹操一战扫平,这样曹魏北方最大的威胁就成了鲜卑。为曹魏镇守北疆,压制鲜卑是田豫和牵招两位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将军,早年都是刘备的“小兄弟”。

田豫“自托于备”

田豫字国让,生于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幽州渔阳郡雍奴县人。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后,年未弱冠的田豫便慨然从军,投奔公孙瓒。公元188年,刘备投奔同窗好友公孙瓒,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由于当时田豫年纪小,田豫把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惊奇(自托于备,备甚奇之),也非常看重他。此后田豫跟随刘备南下徐州,刘备任豫州刺史后(194年),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

离开刘备后,田豫重新回到公孙瓒身边,被公孙瓒任命为为守东州县令,田豫帮助公孙瓒抵御袁绍的进攻。公元199年公孙瓒败亡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应该赶紧投奔他。”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北乌桓、鲜卑反叛,曹操派“黄须儿”曹彰前去镇压,并命熟悉塞北各族习性的田豫在军中做参谋。在田豫的运筹帷幄下,曹彰在易水北岸大破乌桓、鲜卑联军,迫使鲜卑首领轲比能远遁。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与护鲜卑校尉牵招、解俊一起镇守北疆,以防御乌桓、鲜卑。田豫在任9年间,在鲜卑内部大搞“分而治之”的策略,扶助幼弱部落、压制强盛部落,一旦发觉有潜在劲敌出现,必定在第一时间予以铲除。田豫也因此威震北疆,成为一代名将。

牵招和刘备“刎颈之交”

牵招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袁绍领冀州后,听说牵招的名声,征辟他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后袁绍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很欣赏他的果断,没有追究此事。袁绍死后,他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

河北平定后,牵招归入曹操麾下。曹丕称帝后,拜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昌平。当时,边地居民多流散在山间河谷,还有逃入鲜卑部落的,有几千人。牵招发布告示,劝说人们回到家园。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部下归附,让他们回到本郡。又对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部民加以安抚,让他们在边塞安顿下来。

公元225年,曹丕拜牵招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该郡居边疆,虽有哨兵巡视,然盗贼扔不绝。牵招交给当地百姓作战阵法,又上表恢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于远处侦查。自此,胡人每每来犯,皆被击退,逐渐绝迹。牵招又离间游牧民族众部落,使得他们互相猜疑,让鲜卑始终不能完成统一。

大和二年(228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被轲比能围于马邑城,向牵招求救。牵招整兵待发,但并州官吏根据通例禁止牵招出兵。牵招认为持节的大将被包围,情况危急,不能再拘泥所谓吏议而见死不救。于是上表朝廷,随即出发,最终在轲比能撤军的路上大败鲜卑。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田豫、牵招传记评价道:“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著。……而豫位止小州,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意思是说,田豫牵招品德高尚,忠义壮烈,镇守曹魏北疆,立下赫赫功劳。可惜田豫仅仅做到了小州的刺史,牵招更是仅仅做到了雁门太守的官职,可以说是未尽其用。

田豫和牵招之所以在魏国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位都和刘备在少年时期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譬如牵招,都到了“为时所忌”的地步,故而二人的仕途并不算非常光明。故而田豫先是被谗言调离北方,后又被谗言免去恩赏。牵招终其一世,不仅官止得雁门太守一职,连侯爵也只是没有封邑的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