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个黄国?分别都在什么地方
位于今山西境内的黄国
晋地的黄国位于汾水流域,为了简单区别,我们称之为汾水之黄,是少昊裔孙台骀的后裔建立的。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少昊的裔子(赢)昧,做了华夏部落颛顼的水官。昧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台骀。台骀像他的父亲昧一样,很善于治水。当时,汾,洮两河水涝成灾,久治不好。颛顼派善于治水的台骀前去治理。
汾水黄国故城所在地
台骀治好汾、洮两水后,人民得以安居。为了嘉奖台骀治理汾、洮的大功,颛顼便将汾川流域封给他作采邑。台骀去世后,人们感怀其功德,尊他为汾水之神。以后,台骀的后裔,在这里建立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其中里面的黄国,是最杰出的一个。所在之地汾、洮水即今山西汾水、洮水,洮水北岸、绛县西30里有地名横水(即黄水),旁有一溪名横水,又叫黄水,是洮水的支流。这一带是古黄国的故地。至春秋早期,周人在这里建立的晋国强大起来,兼并这里的小邦国,黄国也被晋国所灭。
位于今河南境内的黄国
河南潢川的这个黄国我们称之为潢川之黄,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地区潢川县。为伯益后代所建。最早记载这个黄国历史的当推《竹书纪年》。
潢川黄国位置图
我们已知道伯益是被夏启杀害的。伯益死后,夏王朝与伯益后裔东夷族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作为伯益东夷集团的一支,黄国也一直参加了反抗夏王朝的斗争。《竹书纪年》记载:"(夏)后相(夏朝第五代国王)三年,征风夷、黄夷。"这个黄夷,就是指夏代的黄国。由于黄国参加了东夷集团反抗夏王朝的斗争,所以被夏国王姒相政权所征伐。黄国与东夷的反复斗争从夏启开始,一直持续到夏朝第8代国王姒芬时期。《竹书纪年》因此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黄夷、白夷……风夷。"以当时战争双方夏王朝与九夷之间的实力差距,我们可以推算这场战争之后,黄国应该是被夏王朝征服了。
潢川黄国故城
公元前16世纪,原属东夷集团的殷商部族在杰出首领成汤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最后消灭了夏王朝,建立起历史上强大的殷商帝国。黄国与商族同属原东夷集团,一直受夏王朝的压迫。因此当商族兴起、夏商鼎革时期,黄国人便立即投奔到商人一边。甲骨文中记载,许多黄国人参加了商族灭夏队伍,其中就有杰出的黄尹阿衡。进入商朝后,黄国成为商的小盟国,商王朝的帝王还曾到黄国巡视、占卜,如卜辞有"王寅卜……王贞:王其至于潢、霍,亡灾。"这里的潢、霍都是地名兼国名,潢就是黄国也就是今河南潢川地区。
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取代商朝,对商朝古黄国采取承认的政策,容许其继续存在。但西周时期黄国的历史各类经、典都没有记载,无从测知。到两周之际,黄国才又开始出现在经、典中。当时南方的荆蛮楚国日益强大,不断向四周扩张势力,淮、汉流域的诸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消灭的威胁。这时候迫于压力,黄国加强了与各赢姓诸国的同盟,并与周王朝在汉东的代表随国结成同盟,始终不屈服于楚国的压力,并共同抵抗楚国的威胁和侵略。黄、随的抵制使楚国人很恼火,于是,楚国便在这一年派遣章远出使黄国,抗议、谴责黄君拒不参加沉鹿之盟的行动,同时又派大军攻打黄的盟国随。但楚武王和随国打了两年,最后也只好与随国讲和而去。可见当时黄、随同盟的势力颇为强大。
《春秋》记载,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黄国与同姓小邦江国一道参加齐侯主持的贯(今山东曹县南十里处)之盟会,次年又参加阳谷(今山东阳谷县)之盟,从此与中原齐、宋、郑、卫、鲁等诸侯国结成反楚同盟。公元656年,黄国便与齐、鲁、宋、卫等同盟国一起攻打亲楚的陈国,惹恼了楚国。楚人立即进行报复,决定灭掉黄国。但黄国的统治者此时仍自恃与中原大国的同盟,错误地认为有齐、宋等中原大国的庇护,楚国便不敢轻易进攻自己,遂放松警惕。这样,楚国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便于公元前648年,以黄国不向楚王纳贡为借口,大举入侵黄国。可怜黄国既不设防,而依恃的齐、鲁等中原盟国又坐视不救,结果不堪一击,终以悲剧告终。历史上建国达一千四百余年的古老黄国,至此被楚国灭亡。
位于今湖北境内的黄国
湖北境内的这个黄国,是近年来国内先秦楚国史的研究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发现。楚史研究者称为“西黄”。
《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巴人伐楚,楚文王率兵抗敌,但被巴人打败。当时楚国有个传统,败军之师是不能入城的。所以等到楚文王率师回都郢城时,元老鬻拳不许入城。于是,楚文王只得以新败之师转而攻打黄国,结果败黄国军队于躇陵,这时,文王才得以入城。
这个被楚文王打败的黄国,就在今宜城东南汉水流域。楚成王时,楚国逐渐强大并扩张势力,吞占汉东之地。在约公元前7世纪中叶,这个“西黄”被楚国消灭了。这个黄国,很可能是陆终或昆吾之后所建立的黄国。
为什么楚史研究者会认为楚文王打败的不是潢川地区的黄国,而是另一个黄国呢,我们先要确定一下此时楚国国都的郢城是在哪里,《楚史》载:“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宜城是个小城,可能大家没注意,看看百度的介绍:宜城,简称宜,襄阳下辖县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接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也就是说,宜城离襄阳不远。
d/5c8eff40a7d5b.png"/>
楚文王时期国都现今地宜城
再来看看潢川黄国与楚国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图为证:
知道了楚、黄的相对位置,再想想襄阳与黄国的距离,联系到楚文王在与巴国劳师远征之后后勤短缺,加上新败之师,文王此时不可能再次来个劳师远征,跑去河南打仗,要想凑个胜利的好兆头进入都城,正常情况下肯定是选个离得近,又好欺负的小国打,所以《左转》在这里记载的黄国肯定不是潢川的黄国,更不是山西汾水那里的黄国,应该是离郢都宜城不远的一个黄国。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楚文王时期在郢都附近,也不需要有多近,至少打个胜仗跑个来回不费多大力的距离上有个黄国,也即是大概在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地带。
至于这个黄国的具体位置,现在还有争论,一说就在宜城附近,二说在现在的武昌一带,笔者倾向于宜城一说,毕竟武昌离襄阳也不近啊,加上当时交通不方便,更何况楚文王当时肯定也是急着回家,不会跑去武昌打仗,所以湖北的黄国应该在现今宜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