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鱼国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鱼国,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据古文献记载,鱼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立国于江汉地区。唐·杜佑《迪曲·州郡》载:"夔州(注:今理奉节县):春秋时为鱼国,后属楚。"

a/5c77491049362.png"/>

周成王之际,鱼人参加了洛邑盛会.《逸周书·王会》载:"其西,鱼复(献)钟鼓、钟牛。"鱼复为春秋时庸国(在今房县、竹山一带)之鱼邑。《左传·文公十六年》载:"楚师伐庸,禅、(上攸下鱼)、鱼人逐楚师。"【杜预注:"禅、(上攸下鱼) 、鱼,庸三邑。鱼。鱼复县。"】《巴志》载:"庸人率群蛮叛楚,楚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而分其地。巴得鱼国邑。"

考古发现

30余年前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起先人们并没在意夹杂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乱的马骨,但接下来随着锄头落下去所逬出的一下清脆响声,村民们陆续刨出了一些镂刻着精美花纹的铜疙瘩……

农民在田间发现离奇铜器的消息,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卢连成很快就被市文管所的领导派到了茹家庄。通过实地考察,卢连成初步判断这里极有可能埋藏着西周时期的遗存。因为,村民所发现的和随后考古队员清理出来的两个出土有马骨和铜器的土坑按其形制应属陪葬车马坑(村民所发现的车马坑随即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车马坑",考古队员随后在临近清理出的同一时期的另一座车马坑被命名为"茹家庄三号车马坑",而那些镂刻有精细花纹的斑驳铜疙瘩,无疑就是马车的小型青铜构件)。可是,两座车马坑却大不相同:一号坑中的马骨凌乱,有许多还是折断或变形的;而三号坑中的却非常整齐,依序排列在车辕杆的左右,保存得极其完好。虽然卢连成对这一现象一时还无法给出确凿的解释,但根据所学的考古知识:车马坑作为陪葬坑,其附近必定有主墓。于是,卢连成开始在车马坑的周围寻找主墓的踪迹。但茫茫黄土台塬,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与当地村民的闲聊中,一位村民告诉他:这里有一块梯田不适宜种庄稼,它的土质与其他地方不同,很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职业的敏感让卢连成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这片令农民苦不堪言,夹杂着炭渣、五花土和细碎陶片的坚硬土地,可能就是主墓的夯土层。很快,钻探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主墓找到了。

这座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墓"的古墓的主墓室发掘工作在1975年元旦全面展开。经过数月的考古发掘,人们已能清晰地看出:这是一座保存良好的、拥有一条墓道的、呈甲字形的大墓。墓中有两个椁室,分别埋葬着两具尸体:主椁室葬的是一名仰身直肢的男性,身旁有着大量的随葬兵器;在主椁室的西部有一间略小的椁室,内葬有一名女性,从其旁边泥土上的印记看,她下葬时穿着高贵美丽的丝绸衣裳。

虽然历经数千年,棺椁的木材和墓主人的尸骨都已腐烂或化为齑粉,但从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上卢连成还是认出男性墓主叫鱼伯,女性姓"儿"。从墓葬的形制(甲型墓、有墓道和车马坑)和墓室中青铜礼器的组合(五鼎四簋)上看,墓主人鱼伯应是诸侯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应是西周丰镐畿内一个诸侯小国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