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都有哪些大将?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知道没关系,知秀网小编告诉你。、提起蜀汉名将,大家自然会想起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但其实这五位都在公元220年前后去世。蜀汉后期也涌现出了几位名将,扛起了蜀国的大旗,据《华阳国志》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王平
王平,字子均,本是曹魏将领,汉中之战时趁机投降刘备。王平不识字,早年名声不显,街亭之战后才得以扬名。当时,王平不仅有劝谏之功,马谡战败后还有收拢残部减少伤亡之功。经此一战,王平得以被诸葛亮器重,后来追随诸葛亮北伐、平乱的过程中屡建军功。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王平以安汉将军、汉中太守等职协助吴壹镇守汉中,并在吴壹病逝后接任汉中都督一职,成了蜀汉集团的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最瞩目的战绩,就是靠三万人抵挡住了曹爽十万大军。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有人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
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分遣部队占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
句gou扶
句扶这个名字,即是是资深三国迷,恐怕也不是很熟悉。他是巴西郡汉昌县人,句氏在汉昌县是大姓。句扶为人宽厚,且忠诚勇敢,从征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战功,后被蜀汉朝廷封为宕渠侯。
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句扶继向朗后成为蜀汉的左将军,功名爵位略低于蜀汉名将镇北大将军王平。当时的人们以句扶与王平相提并论(功名爵位亚平),而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北伐,魏将郭循降蜀,即被刘禅任命为左将军。(由此推断出句扶此时应该已经去世,至于是战死或是病逝,无从得知)
句扶的记载虽然不详细,但从“功名爵位亚平”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只是稍稍逊于王平,就像《三国志》中记载陈到“名位常亚赵云”一样。后来张翼和廖化分任蜀汉的左右车骑将军,人们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可见句扶的地位。常璩也在《华阳国志》称赞句扶“称美荆楚”。
张翼
张翼,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早年跟随赵云打赢了汉中之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汉水之战,逐渐升任为广汉郡太守,蜀郡太守,还出任了蜀汉常置四个镇戍都督之一的庲降都督。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诸葛亮死后,“拜前领军,赐爵关内侯”。
延熙元年(238),张翼进一步受到重用,先是入朝为尚书,参与朝廷政务的决策,后升迁为建威督,“假节,进封都亭侯,征西大将军”,然而后来因为反对姜维北伐而两人生隙。延熙十八年(255),姜维北伐,张翼当场质疑,两人闹不愉快,但因为要一起出征,两人倒是尽量保持表面上的友谊。
其实不只张翼对北伐心生不满,朝中很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但仅有张翼一人当庭争辩,“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也是从此开始,两人就貌合神离,经常唱反调。公元264年蜀国灭亡,张翼随姜维投降钟会,然而居功自傲的钟会也反叛了魏国,但谋划失败,张翼也死于乱军之中。
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这会让大家误以为廖化只是一个小人物。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语,出自清朝小说《扫迷帚》。廖化在历史上的军事能力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反而两次击败曹魏名将郭淮。在
蜀汉延熙元年,阴平太守廖化率军进攻曹魏守善羌侯宕蕈。郭淮令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夹击廖化。郭淮的部署是让王赟、游奕两个人分兵从东、西两线进攻廖化。结果廖化集中兵力击溃游奕,王赟也死于这次战役。
延熙十年(公元247年),陇右各郡羌、胡人反抗曹魏投奔蜀汉,蜀汉出兵支援,姜维接应白虎文、治无戴等羌、胡首领,廖化在成重山上筑城收容羌、胡人。按照《郭淮传》中的记载,郭淮进攻廖化导致姜维回援,"皆如淮计",然而事实上是姜维和廖化成功接应白虎文等人返回蜀汉,这是一场蜀汉的胜利。
后来廖化迁至右车骑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廖化虽然是姜维的老战友,但也是一个反战派。蜀汉灭亡后,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与宗预一起向内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
王平、句扶、张翼、廖化等人都是蜀汉中后期名将,除了句扶之外,也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可惜由于人们对三国中后期的关注度不高,尤其是诸葛亮去世后,而《三国志》对蜀汉的记载非常匮乏,让他们并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