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二世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培养军队的?
约翰二世·科穆宁,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复兴时期的第二位皇帝(1118年—1143年在位),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与皇后伊琳娜·杜卡妮娅的长子,他是一位虔诚且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被称为“美男子”(Kaloïōannēs)或“好人约翰”。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2 世纪拜占庭帝国军区制瓦解,普罗尼亚制大发展,大家族势力兴起,军事贵族势力取代官僚势力决定帝国的管理体制,拜占庭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外部势力不断威胁帝国西部边疆,经其经略近三十年后,约翰二世交给曼努埃尔一世的是一个重新在东地中海享有大国地位的帝国。
一、军队部署格局与扩张形势
拜占庭帝国约翰二世统治时期军事部署格局如下,在特定战线上驻扎单一野战军,并按照分治的传统将全国军队布防分为东西两部。这些特定战线通常位于巴尔干内部,在该区域帝国布置了其能提供的最大兵力资源,目的是维持国家管控和在征税时顺利开展具体的军事行动。边防和保护当地安全的任务则由当地人民承担,中上层贵族,高级官员或特定的土地拥有者群体,他们在任期内也提供各种军事义务。
在帝国领土上定居的外国人同样需要提供加强当地的军事防御能力兵役义务。例如,战败的佩切内格人被阿莱克修斯一世安置在马其顿的土地上,塞尔维亚人和佩切涅格人被安置在奥克德地区,一是为了招安扩大统治基础,二是为了利用他们保卫帝国边境。约翰二世在位期间,在安纳托利亚地区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编入帝国军队和地方防御部队。同样地,库曼士兵在马塞多以为帝国提供相应的兵役为前提被授予带有军事性质的地产,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帝国末期。
被卡库莫诺斯称为“罗马人的荣耀”的帝国海军在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统治下经历了一次小小的复兴。帝国海军最初完全依赖威尼斯援助,后来阿莱克修斯一世自己担任帝国舰队的总司令,将君士坦丁堡的舰队和帝国舰队的剩余部分合并,并额外投入一些军事资源,还在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重新建立了一个宏大的帝国海军驻地。约翰二世重新建立或修缮为爱琴海群岛提供保护的海上舰队,用一定数量的军舰和水兵充实舰队,又为帝国舰队提供货币或实物补给,但是在曼努埃尔时期这些军事资源被削减。尽管如此,在他执政期间仍有大量的战舰和运输船可以集合起来进行重大的联合作战。
根据记载,当时一位罗马本土公民认为,这些海上军事力量虽然只是之前两位皇帝留下的一部分,但雇佣兵和海上舰队以及盟军联合起来仍然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在曼努埃尔之后,他的继任者又让舰队再次衰败,到12世纪末帝国海上力量已经十分孱弱,被威尼斯或意大利其他主要海上联盟组成的海军力量轻易制压。
在小亚细亚重建帝国政权的第一阶段,就是派兵驻守沿海平原的要塞,并将这些要塞作为军事基地,帝国权力的扩张就是从这里开始,再往外帝国军队将进入边疆地区或敌人占领的区域。帝国扩张并夺取关键的中心城市之后,将在这些中心派兵驻防,使之成为新的军事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向外移动,循环往复,这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从结果来看它是成功的,从1118年阿莱克修斯一世去世开始大量丢失的区域在1160年已经逐步收复。
事实上,在曼努埃尔的统治下,帝国仍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挺进高原,建立新的前沿阵地扩大帝国疆域,但因为其他原因掣肘曼努埃尔无暇这么做了。
第二阶段是建立新的军事和民事行政区,取代旧的、已不复存在的军区制。约翰二世统治的疆域比它的前身小,但他重新建立了一个色拉克松军区,他还在北方老基比拉海奥特军区的西区和旧断崖的南段建立了一个新的梅拉萨军区,在曼努埃尔一世的领导下,以阿特拉米廷、佩尔加蒙为基地,在北部建立了新军区和大量小堡垒,覆盖了从安纳托利亚高原进入该地区的主要通道,同时以授予土地和减免税收为筹码号召由当地农村居民组成的民兵队来驻守这些新区。
在曼努埃尔统治结束时,拜占庭式的军区的含义已经蜕变为一个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省,在帝国境内从位于庞蒂克海岸的查尔迪亚和特雷比松一直向西延伸到帕格拉戈尼亚、布凯拉里翁、擎天顿、尼可梅迪亚、奥普西基安、尼奥卡斯特拉、色拉克松、米拉萨、梅拉努迪翁、基比拉海奥特和西里西亚等地区。
二、练兵方法
科穆宁王朝时期帝国军队由三种单位构成:外国雇佣军和帝国领导下的雇佣军,以及来自某一特定地区的土著雇佣军。帝国统治家族的近亲和远亲垄断了高级军事职位,十一世纪中叶每个兵团大约有400-500人,总共大概有30000名这样的士兵分散在帝国各地。西部边疆各军区拥有从几百人到几千人标准兵力不等的拜占庭军队,一个称职的指挥官就可以有效地指挥运作。约翰二世时期帝国军队总人数尚没有明确的记载,有的资料称8000到25000名士兵,而约翰·西纳姆斯的编年史中经常出现的数字更夸张——30万。
与拜占庭并肩作战的人不是全职士兵,而是在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情况下就被征召参与作战的雇佣兵,有些人拥有强大的传统战斗技能,但大多数人毫无战斗经验。而拜占庭本国的军队要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部队和编队战术的定期练习是新兵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之一。同时,拜占庭是通过长期战争而生存下来的国家,而这些战争往往是有士兵冲锋陷阵才能进行的,如果没有相当高的军事训练标准,拜占庭就有可能不复存在。
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练兵方式不仅与其他国家从不同,与它之前的王朝相比也更加先进。他们通常接受不同方式的战斗训练,这样在战时会根据地形结合具体战术进行战斗,虽然各项战术熟练程度地掌握有所差别,但科穆宁王朝拜占庭士兵学习的各种战斗技巧,使这一时期士兵、部队和军队比传统的只会一种格斗技巧的拜占庭士兵、部队和军队更加机动灵活。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因地制宜法”军事训练中,隐藏着拜占庭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
有关拜占庭海军的文献记载并不丰富,拜占庭海军招募水手和海军陆战队、数百年来的船舶设计、舰队管理、海军陆战队的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也不多见。这座城市的海上安全依赖黄金角的平静,它使拜占庭海军的战舰和运输船在所有天气中都相当安全,能够与水平很高的土耳其舰队并驾齐驱。君士坦丁堡的三角海角没有天然的屏障来保卫它最广阔的陆地边疆,使城市轻易地就暴露在敌人进攻区域内,于是从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建立开始,统治者就在这片海岸沿线上筑起一堵墙,用来保卫城市安全。
三、武器装备
在武器装备方面,帝国军火工厂负责制造大量的防御性和进攻性装备,以确保军事单位内和单位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另外,还有许多军事装备,如头盔、盾牌或弓,政府也会委托给省级工匠来生产,目的是鼓励一定数量军事工商业的发展。在有永久性驻军存在的边境要塞和城市,也一直保持着小规模的武器生产。
拜占庭帝国装甲编织的形式和外观到了10世纪就逐渐固定下来,根据有关骑兵的史料记载和这一时期的考古证据中看出装备质量较之前有所降低,具体表现为单刃剑的偷工减料,帝国11世纪末这种佩戴在骑兵腰部的护身武器仅仅与普通骑兵的剑长度相同。另外,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骑兵中非常普遍地使用毛毡和被子作为防御装备而非甲胄,这反映了步兵和骑兵装备水平已经普遍下降。但到了11-12世纪,武器装备的质量再次提高,从11世纪拜占庭的军事手稿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头盔是有统一标准的,尽管有些士兵可能还没配备,只能用带颈护的毛毡帽替代头盔,但标准的再一次统一从侧面反映了武器生产的统一。
约翰二世时期士兵主要武器是长矛和剑,辅之以轻型盾牌。骑兵的装备是弓和箭,轻骑兵的装备更少,着盔甲,携带标枪或弓箭,或两者兼备。步兵穿的是绗缝的层状体甲,这时步兵的装备虽有进步但还是不如罗马帝国后期,大多数步兵,甚至是重步兵,都只配备帽子,而不是金属头盔。到十一世纪以后,从外国雇佣军招募的步兵,全面按照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军事传统来装备。
步兵的盾牌是方或圆形,轻型步兵的盾牌直径可达137厘米。骑兵的盾牌为圆形,直径约81厘米,轻型骑兵为86厘米。重型部队的武器直径高达101厘米,包括重标枪、马刀以及各种类型的马柄和斧头,还有传统形制的剑。当然不是所有重步兵都携带后者,帝国塔格马塔的精英部队,以及后来尼克弗罗斯·福卡斯招募的小型战车军团的重骑兵,都配备更重的装甲,这些武器很可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配备的。
四、军费来源
拜占庭的军需来源是税收,在算出预算总额后按省、市、区由每一等级向下分配,官员最后按照各自的估算值,将税收按个别地块计价分类征收,大地主利用他们的权力,将税收从广阔的土地转移到小地主甚至佃农的土地上。11世纪之后,总体上帝国预算自上而下的征税似乎已经结束了,但地税逐地征收的做法因长期实施形成的惯性还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进行。在商业上,有法律保护小业主的利益并按收益征税,小工商业主是拜占庭皇帝特别喜欢的阶级,因为他们或他们的儿子是最有可能被征召入伍的人。
拜占庭人沿用的财政运转方式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它年复一年或多或少自动地提供了大量的收入,其中大部分是黄金。这笔收入一少部分用于支付皇帝宫廷和整个文官机构的费用,大部分用于维持军队和舰队正常运转。由此产生的黄金循环本身刺激了拜占庭经济的发展,当受薪官员、士兵和水手花钱时,他们为农民、工匠和各种行业人士创造了一个流动性市场。这样,后者就可以赚取黄金来支付他们的税款以及他们自己的市场购买需要。
总结
约翰二世的西部边疆经略措施的形成,既受当时复杂的国家外部环境影响,同时也受拜占庭国内的社会环境,以及约翰二世个性风格的影响。为了应对当时的局势,维护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约翰二世从内部的军队开始,调整军事策略,培养军事人才,完善武器装备,为帝国在东地中海地区的称霸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