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也需要彩礼吗 和现代相比差距有多大
古代男人结婚需要多少彩礼,有现在多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现如今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天价彩礼的现象,所以许多人说嫁女儿,就像卖女儿一样。可这彩礼自古有之,为什么古代的人就不认为,彩礼是卖女儿呢?如今都说娶不起老婆,但古代却是嫁不起女儿,甚至还有人把女儿溺死、抛弃,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周代以前,人们结婚没啥约束力。有的男人有好几个老婆,有的女人嫁好几个老公,有的男女情侣同居之后,又不想结婚,这样婚姻大事就搞得非常混乱。
到了周朝的周公,开始制定礼乐,这婚姻之事,也规定了一套礼仪。这套礼仪六礼延续了数千年,这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第一项纳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彩礼,那时候彩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求婚,既然是求婚,肯定不能空手过去,因此男方都会准备礼物。古代彩礼送什么东西,都是有规定的。
先秦时期《礼记》规定:昏礼下达,纳彩用雁。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彩礼,送一只大雁就可以了,为什么用大雁呢?传说大雁一生只会有一个配偶,如果其中一只去世,另一只也不会独活。
元好问那句:直教人生死相许,就是因为看见大雁为另一半殉情,才写出来的。不同的阶层彩礼都不一样,但大雁是最主要的。后来随着生活条件好了,男方在求婚的时候,又会在大雁之外,再加一些礼物,比如鸳鸯之类的,这些礼物都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彩礼本来很朴素,到底是哪个该死的朝代,把彩礼整得变了味呢?
到了汉代,彩礼开始多了起来,大概有30样东西。除了大雁之外,还有羊、鹿、清酒、粳米之类的东西,寓意着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有条件的就添一些金银首饰,这些在当时还是挺值钱的。曾经有个小吏到50岁都送不起彩礼,结果还是同事凑钱给他娶得老婆。不过这样的事情都是少数。
到了隋唐时期,聘礼的样式又变少了,只要九样就行。除了之前的大雁,男方再加一些日用品,也就差不多了。唐朝严格规定彩礼等级,多给多要是要打板子坐牢的。
到了明清时期,这风气慢慢就变坏了,彩礼都不送礼物,而是送钱。那时候彩礼多少钱呢?
按清朝规定,一个中等人家,彩礼是白银64两,然后还有金银首饰,以及日用品、布帛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六、七万元左右。这还是能接受的,如果连一只大雁,或者几万块钱,你都说人家父母是卖女儿,那真是活该打单身。
这男的娶老婆是娶得起了,可父母嫁女儿就要了老命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男方要彩礼,女方也要出嫁妆,古代男人可以娶小妾,但明媒正娶的妻子只有一个。为了保证元配在家庭的地位,女方的父母,都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以保证女儿在男方家里不受气,能被男方父母看得起。
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嫁女儿都发愁:嫁妆给不起啊!那古代的嫁妆到底多丰厚?如果女子被休了 岂不是血亏?,
其实古代律法有规定,女方带过去的嫁妆属于私人财产。如果男方兄弟分家,或者是丈夫去世了,嫁妆还是归女方以及她的子女,婆家不得侵占。即便是夫妻俩没能生出一儿半女,只要妻子为丈夫守寡,财产还是归女方所有,嫁妆也是一样。所以嫁妆既能让女儿有家庭地位,也能能够保证出了什么变故,让女儿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保障。
嫁妆虽不在六礼之中,不过这个习俗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嫁妆没有规定送什么,家具、服装、日用品、金银首饰什么都有。古代有一个词叫十里红妆,这词听起来很美好,其实说的就是古代女子的嫁妆。
因为那时嫁妆太多了,又全是红色的礼盒、布袋,远远看去像蜿蜒十余里的红妆。据说普通百姓最高规格有72抬,这皇后出嫁嫁妆有500多样东西。像《红楼梦》中贾迎春出嫁,这嫁妆除了金银珠宝之外,还有一万两银子以及4个丫鬟,这些东西放到现在值几百万元了。
由此可见古代厚嫁之风是非常夸张的!有些父母生的多了女儿,心里就发愁啊!所以古代总说女儿是赔钱货,家里穷的,甚至把女婴溺死。本来是象征吉祥如意的嫁妆彩礼,生生酿成家破人亡的悲剧,这种浮夸虚荣的坏风气,实在是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