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螳螂拳的创始人于七,有哪些主要特色

崂山华严寺坐落在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是崂山中现存的唯一佛寺。明崇祯末年,84岁的慈沾住持圆寂,武僧善和上任,成为华严寺第二代主持。僧人善和就是栖霞人于七,据说怕被人识破,改名王郎。道光年间有个叫梁学香的写有螳螂门古老拳谱,《可使有勇》记载“昔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组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

王郎是道光年间螳螂门的祖师。青岛地儿常玩的有查拳,小洪手,但最普遍的当属螳螂拳,它是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也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螳螂拳谱总论:螳螂七字化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前步引进后步跟,五门六法变化生。它是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步型、虚步、四六步,麒麟步。步法:滑步、跟步、踏步、拖布,眼快、手快、身快,快招连,一招三变,只动腰,不走胯。

于七自幼喜武术,原名于乐吾,字孟熹,排行老七,乡亲们都称他于七,山东栖霞唐家泊人。生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善和和尚以113高龄于华严寺圆寂,众僧在他的遗物中见到一把宝刀,刀柄上刻有“孟熹”,才知道他就是当年名震胶东的抗清农民起义领袖于七。

沧州著名武师胡壑到栖霞,于七、于六两弟兄一同拜胡壑为师,学拳术与刀枪,于七23岁乡试中武举,正值天下大乱,于七、于六两弟兄结交绿林高手,县府捕吏,红、黑两道之中,不久成为这一带的绿林首领,武林高手,人称栖霞秦叔宝(黥)。

明末,李自成攻占北京,皇帝崇祯自缢煤山身亡,清兵攻下北京,建清王朝,清兵南下,据山东,下江淮,清兵在扬州,嘉定等地屠杀汉人,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激起反清武装斗争。

清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栖霞清兵到唐家泊勒索钱物,引发了农民与官府之间的斗争。于七被登州府知府张尚贤拉拢授以七品把总武职,企图以汉人治汉人。于七到职,引起乡亲绿林朋友不满,后于七辞职回乡。

清军强迫汉人“剃发”,歧视、镇压汉人。于七带头起事,被官兵追捕,藏于一个大户人家,清兵包围府院,于七施展轻功逃走,院主人被捕去。于七不肯让人代为受过,前去自首换出院主人。哥哥于六帮助于七越狱,盟誓成立义军,进行反清农民起义,时年是顺治十八年(1661年)。

于七的起义军,势力遍及栖霞、莱阳、海阳、福山、文登、平度、即墨,一度攻占了海州(今牟平)州城,杀死了清知州刘文淇。顺治帝频接山东各县,告急的文书,派山东巡抚调集数万大军,兵分三路下胶东围剿于七起义军。于七、于六兄弟率部占据锯齿牙山,同官兵死拼,官兵久攻不下。

顺治帝亡,康熙继位,康熙尚幼龄,大臣鳌拜掌权,以红衣大炮猛轰东山根据地,山寨陷,史载于七“不知所终”。民间说法是于七、于六弟兄率余部几百人夜间突围,由栖霞南下,到即墨境内浮山,清军由绿林好汉投靠清廷的黄天霸助清军攻打浮山寨。起义军再败,清军血洗浮山,于六被杀身亡。于七独身一人急奔崂山,逃至崂山附近佛寺华严寺(时称华严庵),主持慈沾见来人不是凡人,突用一盆沸水泼在于七脸上,于七脸起燎泡掩被而卧。

清兵至,主持慈沾说小徒适发天花,遍身水痘,怕传染别人,清兵退,于七被救。慈沾和尚是佛教临济派传人,明崇祯末年,即墨人黄宗昌辞天御史官职回乡,清替代明后,不肯出任清廷,其子黄坦在崂山建佛教华严寺(今华严寺),请慈沾为住持,慈沾治好于七灼伤后,于七向慈沾叩头称谢,愿拜师出家为僧,慈治圆寂,善和(于七)成为第二代主持。

善和出家为僧,不忘反清,在寺内组织僧人习武,在华严寺期间,他创立独门拳术,人称螳螂拳,传说,善和主持华严寺后,每有绿林英雄来寺拜会,即在庙旁植一株麻烁树。《青岛崂山》说:“麻烁树,又名柞树”,胶东方言中把造反念作,作(zuo)反,种下这种树,表示反清的不屈决心,所以华严寺周围的古树,以柞树为多。

僧众在善和和尚113岁圆寂后在寺外建了墓塔,上书“庄严示寂弘戒大师澈公上善下和塔”。塔为石塔,其旁为慈沾大师墓塔,还有另外僧人墓塔,环绕院墙,称“塔院”。

华严寺曾有善和(于七)遗像,“面赤体佛,目炯然有光,虽淄衣荷镲,时露雄赳本色焉,(见周至元《崂山志》。“文革”时,于七画像被抢救至市博物馆保藏。于七事迹被写进长篇章回小说《施公案》中,又有京剧《洗浮山》,《英雄反正》,《拿黄隆基》等,不过都站在清廷立场,以为于七是谋反。《洗浮山》是一出武功名剧,至今不断演出,于七首创的螳螂拳流传至今,后继有人,螳螂拳也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