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宝玉的通灵宝玉是怎么来的?书里是怎么写的?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衔通灵宝玉而诞,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黛玉与宝钗不同,宝钗爱的是象征着地位与权贵的“通灵宝玉”,倘若她早知道通灵宝玉的本质是块“顽石”,恐怕早就一脚踢飞了。哪里还会主动宣扬什么“金玉良缘”?而黛玉呢,从第一次听袭人讲那块通灵宝玉的来历起,就已经知道那块玉是“假”的了。

所谓的通灵宝玉,不过是徒有其表的“顽石”而已,但这又能怎么样呢?顽石有顽石的质朴与可贵,丝毫不影响黛玉对他的爱。

甚至,黛玉明里暗里地提醒宝玉: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被世俗的欲望改变本质。既然本质是顽石,就不要冒充什么“玉”了,还是返璞归真的好。别人给予你太多希望,无非是觉得你来历不凡,前途无量。其实,在我看来,你根本成不了栋梁之才,还不如踏踏实实做自己呢。既然无力补天,何必枉费心机?

这就是黛玉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督促宝玉读书上进、跻身仕途的原因。说白了,黛玉知道他不是那块料,硬要赶鸭子上架,也没什么好结果,还不如“省省”呢。

1:通灵宝玉甚荒唐,一介顽石充膏粱。

或许红迷们不理解我的标题,为何说黛玉一进荣府就知道那“通灵宝玉”是假的?这个细节其实就隐藏在袭人与黛玉的一段对话中。黛玉通过与袭人的对话了解到,那块所谓的“通灵宝玉”,不过是一块人为打造的“赝品”。

细心的读者在读原著时,一定不会忽略掉那个细节的:宝玉见黛玉没有同样的玉,一时兴起,便摔玉砸玉起来,声称不要这劳什子了。

宝玉此举吓得黛玉惊慌失措,还以为自己闯了大祸,竟无端引的这位表哥发飙。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但根据宝玉的表现,却又觉得自己一定是犯了“很大的错”。如此下去,舅母岂不认为自己是个不详的“是非之人”,久之迁怒,又该如何是好?

因此,黛玉又内疚又担心,趁入夜大家都已安歇后,禁不住偷偷掉起了泪。这个时候袭人就过来相劝了,接下来,我们就回顾一下原文里的描述,看袭人是怎么向黛玉介绍这块“玉”的。原文对话如下:

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

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大家看到了没有,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着的那块玉上,居然还有“现成的穿眼儿”,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与婴儿一起诞生的东西,理应该是纯天然的璞玉才对,怎么会有“现成的穿眼儿”呢?连生命都是新的,那块玉反倒像是“被人用过的”了?

难道这孩子在娘胎里就学会了做贼,偷了别人戴过的玉?又或者,他担心父母弄坏了他的小宝贝,因此,在子宫里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自己先把“穿眼儿”打好了再说。这像话么?

单从这个细节上判断,这块玉就存在很严重的造假嫌疑。至少这不是一块伴随胎儿一起生长的“天然璞玉”。就好比一件号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底座上却印有“微信二维码”图样,而且还是能付款的那种。

2:投身名门无它意,只恋温柔富贵乡

由此可见,这就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投胎”。石头和癞头和尚事先都做好了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当然,早在《红楼梦》的开章篇,人家顽石就坦诚地说过了:自己就是想去那温柔富贵乡里经历一番,并不是带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使命去的,人家投胎就是为了享受,为了体验人生,也为了与绛珠仙草再续前缘。

毕竟,仙界不允许谈恋爱,要想谈恋爱只能下凡,别无选择。所以,神偀侍者的灵体和元神就只好隐遁在那块所谓的“通灵宝玉”里头。王夫人怀的只是一具血肉皮囊,若没有了通灵宝玉,贾宝玉就会立刻变成“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

石头是神偀侍者的载体,而贾宝玉则是石头的载体,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吧?貌似缺一不可呢。

黛玉听罢袭人的描述,感觉蹊跷,所以才会问袭人:“究竟那玉怎样的来历?”黛玉关心的是他的经历与来历,这就好比是来自灵魂的拷问:“你是谁?从哪儿来,要往哪里去?”至于这块玉本身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文不值,黛玉根本不关心,也不屑于问。

比起这块“玉”,黛玉更关心的是宝玉本尊。包括他的言行举止、体态相貌,竟如此眼熟,倒好像久别重逢的故人一般。而宝玉的感觉也一样。这便是潜藏在他们灵魂深处的前世记忆,一见如故,情难自禁。

反观宝钗,对宝玉本人相貌如何,秉性如何,根本不感兴趣,她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象征着无上权贵的“宝玉”(有玉玺的意味),所以,第一次与宝玉在梨香院相会,宝钗就直奔主题了:“都说你那块玉稀罕,今儿我倒要仔细的瞧瞧。”

看了吧,放着这么大个活人她不瞧,却偏要仔细端详那块玉。这说明,宝玉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代表家世身份的“玉”,哪怕戴这块玉的人是相貌猥琐的贾环,宝钗照样扑过去。前提是,只要贾环是荣国府的——“嫡孙”。

所以,作者在描述宝钗进荣府与宝玉的第一次会面时,宝玉并没有给宝钗留下具体的“印象”。

像什么“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之类的观感——那只是黛玉眼里的印象,却不是宝钗的。

在宝钗的眼中、心中只有那块“玉”,至于“人”是什么样子的,根本不重要,也无所谓,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她要托付的原本也不是人,而是“玉”——是那块代表着家世权力和富贵荣华的“玉”。

所以说,黛玉与宝钗不同,即便黛玉明知贾宝玉是块“真顽石”或以次充好的“冒牌玉”,也还是会全心全意地爱他。而宝钗则不同,宝钗一直想要得到的是块“真玉”而非顽石,尽管最终发现被耍了,可她的那个执念却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