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门阀士族是什么?中国门阀士族简史

我们常说的门阀士族,是指在官职爵位不能世袭的社会中那些长期为官控制朝政的家族,这些家族并不如那些外戚一样只在一朝显贵,而是长期掌权,换个皇帝对他们的冲击远没有那么大,甚至到了后来,就连改朝换代对他们的影响都不是非常大。

门阀士族萌生于汉朝,形成发展于魏晋,鼎盛于南北朝,衰落也自此始,在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复兴,随后再次衰落,在武则天时期以后消亡,晚唐再起,唐末彻底消亡。

汉朝选官实行察举制,由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后举荐人才,有举秀才、举孝廉等方式,另外各高级官员有权力征辟府中属官,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士人可以获得这种待遇。这种选官方法初期很有效,但到了东汉时期,坏事了。

东汉中后期士人出仕基本都通过察举和征辟,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人都有趋利性,不少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不惜谄附依附举主和府主。

久而久之,大官僚和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牢固的政治利益集团,于是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就出现了,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这些家族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往往是士大夫的领袖,因而门阀大家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会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从是大地主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就算是当政的外戚、宦官也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而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门阀大族更具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到了汉献帝时期,为了平衡豪强,推行职田制,即皇帝将土地分给官员,他们在这些土地上面,雇佣佃农劳作,劳动所得扣除税收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工资,此种土地与私田不同,不得自由买卖。

本身就出身于地主的门阀大族此后更是明目张胆,大肆进行土地兼并,他们的土地不可买卖,但却可以买别人的,社会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社会阶层开始极端固化,士族门阀控制了朝政和土地,寒门难出贵人。

出身宦官家族的曹操被士族所瞧不起,曹操因此一再发布"唯才是举"令,选用那些不是出身门阀大族但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可曹操并没有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相反他还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在未称帝之前,他就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开始新的选官方法。实行之初,士人定品之权掌握在官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较为客观,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赢得出路的局面。

而西晋时的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才能,最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反而沦为士族巩固力量的工具。西晋沿袭了职田制等制度,还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这样使得门阀士族地位越发稳固。

司马炎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傻,一方面认为曹魏亡于宗室无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势力强大的士族门阀篡晋,竟然恢复了分封制,大封宗室,最后导致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带来了五胡乱华的超级大乱世,随后形成南北朝对立,这一段时期怎一个乱字了得,政权国祚越来越短,城头变幻大王旗,可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门阀。

皇帝走马观花一样地换,真正的统治集团,却一直是那些士族门阀,皇帝们反而成了士族门阀的傀儡。

隋文帝杨坚最后终结了这个乱世,统一以后,他开始着手收拾这帮实力强劲的门阀士族,他和隋炀帝父子俩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科举制,同时打击军阀、门阀以及士族集团。

然而隋朝很快就灭亡了,李渊借助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军事集团的支持,最后得到了天下。

统一以后,唐朝也开始收拾这帮门阀士族,大力推行科举制,经过唐高宗的极力打压,门阀士族实力大减。到武则天时期,又开创了殿试和武举,科举制更加完善,士族已经被极大削弱。

时间进入晚唐,士族貌似卷土重来,但这最后的鼎盛恰恰证明士族在科举制的冲击下已经撑不住了,他们放下了对科举的不屑态度,积极参加科举。此时的士族已经十分脆弱,相比于庶族进士不再有任何优势,极小的打击都可能令其崩溃,然后士族遇上了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打击之一——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席卷大半个唐朝,攻进长安后大肆劫掠,那些世家大族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有幸存者,但是士族的根基——土地已无,残存的他们已经完全丧失独立性,再无当年繁盛之景。

然而残存者也难以幸免,在唐朝最后的几年中,朱全忠(即朱温)将他认为"衣冠宿望难制者"的三十位朝臣斩杀,并投尸黄河。

滚滚黄河,融进了士族门阀数百年的兴衰荣辱,最后还是东流入海,再不回头,士族时代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