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 却不知他们归国后的遭遇多么让人心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公元74年,北匈奴进攻汉朝西域都护府,数万北匈奴大军围攻戊已校尉耿恭的驻地金蒲,因驻地过于遥远,后方救兵不至、粮尽。耿恭率数百人坚守城池,兵士们煮铠弩食筋革,拒降坚守,后为保卫战略地位更重要的疏勒,耿恭放弃金蒲,率领数百部下移师疏勒,随即又被北匈奴围困。

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由于地势高峻,耿恭命令挖井取水,可穿井十五丈不得水,这时候,城中守卫士兵开始用布榨出马粪的汁来喝。此时正值汉明帝去世之际,朝廷没有及时发出援兵,一年后援兵至,城中仅余26人。

从疏勒城返回玉门关有近两千里路,途中还有北匈奴一路追杀。天山北麓雪深丈余,这条路着实九死一生,回军至玉门关,仅剩13人,这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

这十三个人早已形销骨立、不成人形,身上穿的也已经不能叫衣服,只能说是沾满血迹和污渍的一条条烂布片。可所有人在那一刻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帝国付出重大代价拯救回来的不是十三个形容枯槁的残兵,而是一腔彪炳千古的英雄热血、一根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

这些人让“不为大汉耻”这五个大字流传至今。不过,在这个传奇故事的后半段中,英雄们的结局却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这件事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三名将士被护送到了洛阳,无数百姓争相迎接英雄,一时间万人空巷,有中郎将郑众为他们请功,上书皇帝: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然而,朝中众大臣一面倒的支持却引起了刚登基的汉章帝不满,要封爵封侯?想都别想,看在耿恭是开国元勋之后,就升一级给个骑都尉吧。

司马石修,给了个洛阳市丞养老,司马张封,进中央军当司马,军吏范羌,提拔为共县(今河南辉县市)县丞,剩下九个普通士兵进羽林军。

这样的安排让老百姓唏嘘不已,纷纷鸣不平。1年后,耿恭被人弹劾,入狱免官遣送原籍,最终老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