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曹操平定汉中后并没有顺势进攻益州,是因为什么?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得陇望蜀”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陇:今甘肃一带;蜀:今四川一带),后成为讥讽人不知道满足、总想得到更多的意思。这句话最早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说的,后来被曹操引用,不过两人表达的意思可不一样。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山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发兵,头须为白。”——《后汉书·岑彭传》

东汉初年,有两股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岑彭随光武帝刘秀亲征陇西,将隗嚣围在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guī),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

光武帝见西城、上邦两城一时攻不下,便留了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并给岑彭留了一道诏书,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

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

,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晋书·宣帝纪》

建安二十年(215年),司马懿随曹操平定汉中。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夺取益州,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但是曹操却说:“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

曹操肯定知道刘秀“得陇望蜀”的典故,但他在这里用来拒绝司马懿拿下汉中后趁机夺取益州的建议,就有些不太合适了。人家刘秀说的是我和大家一样不会满足,“既得陇复望蜀”,可曹操却把“得陇望蜀”给搞成了“知足常乐”!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了,曹操为何没有趁夺得汉中之际南下夺取益州呢?

曹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想要知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或者不做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看看他在应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去做什么了,应该会有帮助,我们梳理一下时间表: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十二月,曹操离开南郑,留夏侯渊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返回邺城(路上走了两三个月)。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至此,曹操名义虽非天子,但实际已经有天子之实。

张鲁是在215年11月投降,曹操彻底平定汉中,然后12月曹操就返回邺城了,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然后仅仅过了几个月,曹操就被封为魏王了,所以很明显,曹操不是不想要益州,不是不想“得陇望蜀”,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当魏王。

曹操已经老了

公元215年,曹操已经60岁了(生于155年),年近花甲的曹操,已经征战了快30年的时间了。人一旦上了年纪,进取心就会不足,然后开始考虑后事,他必须安排好自己死后的事情,防止自己半生的努力付之东流。而刘秀给岑彭下诏书的时候,早已经是皇帝,而且才30多岁。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刘晔、司马懿都认为应该趁机进攻益州,说什么蜀中震动、人心未附。但益州哪是那么容易夺取的,且不说当年刘秀灭公孙述费了多大劲,就说刘备从葭萌关发兵,打到成都都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曹操有信心能尽快拿下益州吗,他60多的身躯能抗住蜀道的颠簸吗,万一被刘备拖住孙权和各种隐患爆发了咋办?

公元219年刘备阵斩夏侯渊,夺取汉中,或许此时有人会跳出来说:“假如曹操当初听了刘晔和司马懿的建议,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然而我认为,即使再来一遍,曹操或许还是不会选择“得陇望蜀”。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只有自己才最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