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之战中赵匡胤即没天时也没地利 最后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后周军诸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取滁州、扬州、泰州等长江北岸州县,所向克捷,使南唐都城金陵直接暴露于后周军力的威胁之下,南唐元宗李璟大为惊恐,赶忙于显德三年(956年)三月遣使李德明等人过江求和,同意去皇帝尊号而改称南唐国王,将沿淮寿、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西北)、楚(今江苏淮安)等六州割让后周,并岁纳金帛百万两匹,请求周世宗罢兵。当时后周军已占领了近半淮南州县,周世宗的计划是尽取江北全境,故以此作为允和的条件。
李德明回江南见南唐主李璟,盛称周世宗的威德和后周甲兵之强,劝说南唐尽割江北之地求和。南唐主深知失去江北之地则保江南就成一句空话,对此甚为犹豫未决,而南唐宰相宋齐丘不欲割地,枢密使陈觉、枢密副使李征古等人平日就与李德明等交恶,便乘机攻击李德明言多失实卖国求利,于是南唐主遂决意抵抗后周南征,处死李德明,部署反攻:任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大臣陈觉为监军使,大将边镐为应援都军使,率军渡江,自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北上;命右卫将军陆孟俊率兵万余人自常州北上,渡江夺取泰、扬二州;以将军许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配合主力抗击后周军。
四月,南唐将陆孟俊猛攻泰州,后周军遁去。在扬州的后周大将韩令坤惧于南唐军势甚盛,不欲迎战,便欲率兵退出扬州以避南唐军的锋芒。正等着李德明回江南后能劝说南唐主割让江北之地的周世宗鉴于战场形势的新变化,亦决定调整部署:任命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部署,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遣大将张永德统兵救援扬州,命赵国胤率本部二千人自滁州进趋六合(今属江苏)以为声援,并掩护扬州周军的侧翼。周世宗自己也从寿州移驾濠州城下,指挥东线作战。赵匡胤进屯六合,公然宣言道:“扬州兵敢有过六合一步者,断其足!”
韩令坤得知后周援军将到,便率兵还据扬州,又听到赵匡胤在六合的扬言后,始定下固守之志。当南唐将陆孟俊进逼扬州时,韩令坤出城迎战,击败南唐军,擒获了陆孟俊。此时,南唐军统帅李景达、陈觉率兵两万渡江北上,进至距离六合一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处扎营,观望不进。后周诸将根本不把南唐军放在眼里,皆欲出击迎战,一举歼敌。赵匡胤却认为两军众寡不敌,贸然出击,难言必胜,说:“我众不满二千人若前往攻击,彼见我军寡少,得以产生容易战胜我之信心;不如待其前来则应战。
此即兵法上所谓兵应者胜,如此必定能破敌。”即决定以逸待劳,等待南唐军前来攻击,再于运动中破敌使其难辨己军的虚实。居数日,后周军始终未出战,李景达终于忍耐不住,领南唐军进攻六合后周军营寨。赵匡胤待其来前,忽然大开寨门,挥师出战,奋力拚杀,终以少胜多。六合之战,南唐军丧师近五千人,李景达单骑逃遁,余众争舟渡江南逃,慌乱中又溺死于江中者甚众,南唐精兵大损。在激战中,将士中有不肯致力向前的,赵匡胤便借督战之机,用剑砍其皮笠,次日检阅全军将士的皮笠,发现有剑痕的数十人,全都押赴军前处斩示众。
从此麾下部将没有敢不尽死力作战的。又赵匡胤每临战阵,必定身被重铠,用红缨饰战马,铠仗鲜明。有人功他说:“这样就会被敌方所识,带来危险。”赵匡胤豪迈地回答:“我就是想要让他们认识我!”赵匡胤因屡战屡胜,在军中的威名日盛。
由于江淮一带进入了雨季,天时对南下征战的后周军颇为不利:当时霖雨数十日,淮河水流暴涨,后周军无水战之备,围攻寿州城的后周兵营内水深数尺,用于攻城的船筏多遭漂散被毁。同时道路泥泞,使得粮运不继,师劳兵疲,难以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