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在位时太宗后裔还在 赵构为何选择赵匡胤后代继承皇位
对宋高宗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宗后裔尚在,宋高宗为何选太祖后裔承继皇位?
话说宋高宗自从继承了父兄的烂摊子以后,面对金兵的步步进逼,无能为力,可谓无日不处在忧患惊恐当中,便以醇酒妇人来麻醉自己。不巧的是,有一天高宗在扬州的临时皇宫里正和嫔妃交流人生,偏偏传来金兵突然大举进攻,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一下子把高宗吓得从床上滚下来,失魂落魄地逃到海上避难。
须知父兄被金兵掳走的惨景还历历在目,高宗无论如何也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但好在金兵也没想着就此灭亡南宋,掳掠一番后就北返了。高宗惊魂甫定,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然不能再行人事了。祸不单行的是,几个月后,唯一的皇子赵旉因为颠沛流离和惊吓,过早夭折了。更惨的是,此后不管高宗如何折腾,又是广请名医调治,又是祈求上苍,但面对美女始终有心无力,于是他不得不开始面对无后的残酷事实。
考虑再三,为了江山社稷后继有人,宋高宗含泪颁布了一道圣旨——从太祖皇帝的后人当中,选择年龄、辈分合适的子弟,接到皇宫抚养,作为继承人,以安社稷。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偏偏是太祖一脉,而不是从血缘较近的太宗后裔中,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经过“靖康之难”,宋太宗一脉要么被金人掳走, 要么死了, 因此太宗一脉已经没有后人了。所以宋高宗只能从太祖一脉中,选择继承人。
那么这个解释站得住脚吗?
的确,根据《宋史》记载, “诸王孙名, 尽取入军中(金军)”,就是说宋太宗一脉被金人一锅端了。但是,事情并非如此。同样是根据《宋史》的记载,宋英宗濮王一脉的子孙们,就成功逃到了江南,继续开枝散叶。
当时濮王一脉的掌门人,是宋神宗的兄弟、宋高宗的堂叔祖仪王赵仲湜。这个人有很多土字辈的子孙,按辈分他们都是宋高宗的远房侄子,同为太宗的后代,根红苗正,足以承继大统。
此外,宋徽宗的嫡系子孙也并没有被金人一网打尽,还是有一些人躲过了金人的追捕,也来到了江南。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宋高宗舍近求远地选择太祖后裔,而不选择血缘较近的太宗后代呢?
关于这个问题,比较盛行的说法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无愧于心。因为北宋初年,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疑案,让宋太祖之死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当时阴谋论甚嚣尘上,朝野上下纷纷猜测是太宗谋杀了太祖,弟弟抢了哥哥的江山。因此如今宋高宗绝后, 坊间更是议论纷纷,相信这是上天的报应。所以宋高宗把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代,就等于是在偿还当年祖先欠下的债。虽然此说涉及因果报应,听起来似乎有点虚无缥缈,但另一个人的出现,则更加印证了这个天意之说。
那么此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宋代的敌人、金国的第二代皇帝一一金太宗完颜晟。由此引出了第二个原因:顺应天意。
据晚明著名学者吕坤的《呻吟语》所述,宋代出使金国的使者见到金太宗后,全都吓得不轻,回来后告诉宋高宗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消息——金国的最高统治者完颜晟,居然长相酷似太祖皇帝赵匡胤!书中更是把一个投生转世因果报应的故事,说得活灵活现,说赵光义为了夺位,先后惨杀了赵匡胤、赵廷美、皇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与之有关的许多人,而完颜晟正是赵匡胤转世投生,所以他的相貌很像赵匡胤。完颜晟后来兴师动众,灭掉北宋,把赵光义的子孙全部俘虏北去,千方百计凌辱至死,正是来报一百多年前的那笔血海深仇的。,反正在南宋的一百多年中间,老百姓众口流传,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人皆知。
但是,从严谨的论史角度出发,野史传说毕竟不是信史,只能作为参,窃以为以上两个说法不足为据,高宗传位给太祖后裔的真正原因,应该是第三个。
第三个原因,为了安枕无忧。
笔者认为,宋高宗之所以选择太祖一脉继承皇位,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未来便可以高枕无忧。
在高宗看来,太宗一脉实力雄厚,且名正言顺,让他们继承皇位,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这些人未必会感谢自己。相反,太祖一脉无权无势,早已彻底没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他们继承皇位,那就是雪中送炭,这些子弟还不得对自己感恩戴德,一辈子肝脑涂地?
两者孰优孰劣,宋高宗了然于心。
既然主意已定,宋高宗立刻颁布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道:“昔日,太祖皇帝不以私情,传位给弟弟。今日,我要效仿太祖的仁德,还位给太祖一脉的子孙,以弘扬太祖的这种德行,告慰太祖皇帝在天之灵,并上承天意,下载民心。”
此时世上的太祖后裔多达5000多人,那么,在这次大规模的海选中,谁会雀屏中选,成为最终的那个幸运儿呢?
随着宋高宗下诏寻找伯字辈的太祖后裔,整个南宋天下都沸腾了, 到处都在海选合格的继承人,并把这些孩子源源不断地送往首都临安,供高宗面试挑选。
在众多的太祖后裔中(5000多个),朝廷一共选择了10个适龄儿童(6~10岁,便于管理),让他们进入复赛。经过一番筛选后,两个孩子脱颖而出,进入了最终的决赛。
这两个小孩都是太祖的七世孙,一个叫赵伯琮, 另一个叫赵伯玖。
这个所谓的“决赛”, 既没有辩论,又没有才艺展示。毕竟到了这个地步,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已经没有必要了。此次考核, 就是让皇帝看看孩子的长相。当时,这两个小孩中,赵伯琮偏瘦,赵伯玖偏胖,结果高宗一眼就相中了那个胖小孩,打算把他留下作为储君培养。
为何胖小孩会被相中呢?如果按照咱们今天的标准,一看到小胖墩,也许都会皱眉头,认为这个孩子有点营养过剩,不太健康,该减肥了。然而,古代正好相反,当时的平民百姓,多数连吃饱都是奢望,所以认为胖一点的小孩体质好,比较好养。毕竟这两个孩子虽然是太祖后裔,但经过这么多年,充其量也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做出决定后,宋高宗下令,恩赐瘦小孩300两银子作为路费,让其回家。本来皇帝金口一出,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随后这俩小孩各自做的一件事情,却戏剧性地颠覆了宋高宗对他们的认识,从而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选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说瘦小孩赵伯琮做的事情。赵伯琮落选后,他没有任何的失望,神色如常,接到银子后,他恭恭敬敬地叩头谢恩,准备拿钱回家。可是当时,赵伯琮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小孩,他哪里搬得动这么多钱? 于是,赵伯琮恳请御林军帮自己运钱,当他向士兵提出请求时,言词谦恭有礼,举止沉稳大方,颇有几分成年人的风范。
见此情况,宋高宗大喜,心说这个孩子沉稳厚重,有仁君潜质,我怎么能这么武断,把这个孩子轰走呢?
反观胖小孩赵伯玖,得知自己当选后,立刻就趾高气扬了起来,暴露了本性。当时,有一只猫咪从赵伯玖身边经过,得意忘形的赵伯玖竟然飞起一脚,直接把猫咪踢飞了。赵伯玖根本不会想到,他这一踢,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南宋的历史!
当时,宋高宗立刻就怒了,他大骂道:“此猫偶尔而过, 何为遽踢之?轻易如此,安能任重耶?
小小年纪,尚且对动物都没有仁爱之心,将来又怎么会善待百姓呢?高宗心想,今日这小子对猫往死里踹,将来对百姓还不得往死里整呀。就这样,剧情一下子大反转,宋高宗下令,把瘦小孩叫回来,把胖小孩轰走,重新册立储君。但是在大家的劝说下 (毕竟君无戏言,怎能出尔反尔),宋高宗还是收回了成命,进而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把两个孩子一起留下,接受进一步的考察。
至于到底立谁为储君了,高宗决定暂时搁置这个问题。他打算等这两个孩子长大后,看谁卓越,再立谁当太子,没曾想,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按理说立储乃国之根本,为何高宗拖了这么久,迟迟不作决定呢?
事实上从绍兴二年(1132年) 开始,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为止,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宋高宗一直在反复考虑,到底立谁当太子。他这种举棋不定的态度,不仅让群臣摸不着头脑,还把岳飞坑死了(具体以后另文详述)。
其实,宋高宗之所以不立太子,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就是一一他不相信自己真的再也生不了儿子!
咱们前面讲过,虽然在扬州逃难时,宋高宗 “矍然惊惕,遂病痿腐,而明受殂后,后宫皆不孕”。但是,宋高宗一直没有放弃努力,积极治疗,各种名贵补品伺候,祈盼重振雄风,史称“上服仙灵牌……亦名淫羊藿”。然而,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结果依旧是“虽强阳”,但是“久服之仍不成”。在努力了许多年后 ,宋高宗终于认命,不得不面对自己注定无后的现实,决定立太子了。而这个太子的人选,依旧是从当初那胖瘦俩小孩当中选择。此时,俩小孩早已成年,各自经过一番历练,都被封了王。
最终,宋高宗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还是不改初衷, 让当年的瘦小孩赵伯琮胜出。
那么,到底为什么让宋高宗这样钟爱这个孩子呢?他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呢?
根据《齐东野语》记载,宋高宗用了一个非常奇葩的办法,来确定继承人。这个方法, 咱们姑且称之为“一场完璧归赵的考验”。
宋高宗把两个孩子叫来,赐给了他们每人十位貌美如花的宫女,让他们领回家。要了解,此时两个孩子早就到了血气方刚的年纪,面对这么多美女,怎么可能把持得住?
数天之后,宋高宗下令,把那些美女全部召回皇宫, 让人验明正身。结果,赐给赵伯玖的宫女,全都已经侍寝,而赐给赵伯琮的宫女,则是“完好无损”。
原来,得到十名宫女后,赵伯玖毫不犹豫,就把她们给临幸了。赵伯琮则被他的老师史浩给阻止了。
作为一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油条,史浩一眼就看出了宋高宗的计谋,他告诉赵伯琮:“上以试王,当谨奉之。”就是说,这是宋高宗给的一个考验,这十个美女不能动,谁动谁就输了。
赵伯琮听从了老师的劝告,没有动这十位美女,而是把她们“完璧归赵”。而他的这个举动,也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 史称“上意遂定”,也就是说,经过了这件事情后,宋高宗决心把皇位传给赵伯琮了。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宋高宗的这个考验合不合理呢? 史学家们一般认为,宋高宗这么做,是想考验一下这两个孩子,看看他们哪个好色、哪个不好色,他不能把江山托付给一个酒色之徒。
在这个方面,赵伯琮表现良好,理应胜出。但是,高宗的这个考验办法,是不是值得商榷呢?
毕竟,宋高宗把这些美女赐给孩子,那么,赵伯玖临幸这些美女也算是奉旨办事,他何错之有?而且,据历史记载,宋高宗年轻时本身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好色皇帝。如果说高宗自己本身就好色,却以好不好色为标准,来选拔下一任皇帝,这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
其实如果咱们往深了想,宋高宗的这个选拔标准,可能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在里面。宋高宗其实是要通过此举,看看这两个孩子谁更有城府,谁更懂得克制欲望。要了解,身为皇帝,是不能够轻易表现喜怒哀乐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轻易被臣子操纵,变成一个傀儡皇帝。
所以在这个方面,赵伯玖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从最初的高兴就踢猫,到后来见到美女就临幸,足以说明他根本就不懂得冷静面对诱惑和隐藏自己的冲动,无法做到喜怒不言于色,而这恰恰是为人君者必备的素质。
所以说赵伯玖这种人,若想当一个安享太平的王爷,足矣,但若想成为天子,则根本不够格,因为他太容易被控制了。因此,宋高宗选择赵伯琮为继承人,而不选择赵伯玖,就情有可原了。
综上所述,宋高宗用处女来选择继承人,看似荒唐不合情理,但是,若仔细琢磨,其实算得上是深谋远虑的。
就这样,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终于下诏, 以赵伯琮 “太祖皇帝七世孙, 自幼养在宫中, 德行出众, 嶷然不群, 中外所称 ”为由, 正式册封其为皇太子, 并将其改名为赵昚(shen, 四声)。
之所以取了这样一个生僻字,高宗寓意颇深,有两个原因:
第一,高宗希望这个孩子小心谨慎,不辜负自己的厚望。
第二,当时民间有一个谚语 “朝廷自有龙儿在,头角生时方见天”。于是宋高宗就借了这个谚语,给太子取名 (这个字的上半部,取“头生角”之意,而下半部,则是“如日当天”的意思,也能理解为“见天” )。
没过多久,高宗便以“倦勤”需要休养为由,禅位给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颐养天年。至此,经过了30年漫长而艰苦的等待,赵昚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南宋九帝中最贤明,也最有建树的宋孝宗。